跳转至

升麻

升 麻

〔原文〕甘辛微苦,足阳明、太阴胃、脾。引经药,参、芪上行,须此引之。亦入手阳明、太阴。大肠、肺。表散风邪,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同葛根,能发阳明之汗;引石膏,止阳明头痛齿痛。 升发火郁,能升阳气于至阴(1)之下,引甘温之药上行,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故补中汤用为佐使。若下元虚者,用此升之,则下元愈虚,又当慎用。 治时气毒疠(2),头痛阳明头痛,痛连齿颊。寒热,肺痿(3)吐脓,下痢后重,后重者,气滞也。气滞于中,必上行而后能下降。有病大小便秘者,用通利药而罔效,重加升麻而反通。朱丹溪曰:气升则水自降。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不交,则万物不通也。 久泄 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脱肛,崩中,带下,能缓带脉之缩急足寒阴痿,目赤口疮,痘疮 升葛汤,初发热时可用,痘出后气弱或泄泻者可少用。否则,见点之后,必不 可用,为其解散也。斑疹,成朵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盖胃热失下,冲入少阳,则助相火而成斑;冲入少阴,则助君火而成疹。风热疮痈。解百药毒,吐蛊毒(4),杀精鬼。性阳气升,味甘故也。阴虚火动者忌用。朱肱《活人书》言 瘀血入里,吐衄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圣药,如无犀角,代以升麻。二药性味相远,何以为代?盖升麻能引诸药同入阳明也。朱二允曰: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乃借其下降之气,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归经耳。倘误用升麻,血随气升,不愈涌出不止乎?古方未可尽泥也。里白外黑,紧实者良,名鬼脸升麻。去须、芦用。或有参,芪补剂,须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发者,升麻、柴胡并用,蜜水炒之。别有一种绿升麻,缪仲醇用治带下,毎每有验。

【讲解】(1)至阴:至,到达。阴指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脾为至阴。(2)疠:指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3)肺痿:病名。指肺叶枯萎,而以咳吐唾沫为主证的慢性虚弱性疾患。(4)蛊毒:病名。指人体感染后发生的蛊胀病。

升麻为升散之品,能升举清阳,发表透疹,兼有清热解毒之功。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和升麻的根茎。干燥根呈扭曲不整齐的圆柱形,表面黑色,粗造,有多数圆形空洞,洞内壁呈网状花纹,黑白相兼者称“花升麻”,或“鬼脸升麻”,质地较佳。生用或炙用。

本品辛甘微寒,轻浮上升,既能升散,又能清泄,故有升阳举陷,发表透疹,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崩中带下,以及风袭肌表,阳明头痛,痘毒斑疹,疮疡肿毒诸证。但因升散力强,阴虚火旺,麻疹已透,肝阳上升及气逆不降者忌用。

此外,《本经》记载能解百毒,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

【临证应用】升麻解表透疹,常与葛根配伍,用于麻疹初期,以透发邪毒外出,如升麻葛根汤,但麻疹已透,或有呼吸促迫者,不可应用,升麻入脾、胃经,善解阳明热毒,治胃热齿痛,口舌生疮,配黄连、石膏、生地等药;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多配玄参、桔梗等伍用;热毒疮疡,颜面丹毒,又可配大青叶、石膏等同用。

中气下陷的少气乏力,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不摄血的崩漏下血,均可与人参、黄芪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应用,共收培中举陷之功。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生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力胜;炙用辛散发表之力已缓,而升提脾胃之气加强,故升举阳气选用炙升麻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