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雷丸

雷丸

​ 【原文】 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专消积杀虫杨勔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服之而愈。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大小如栗,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用。厚朴、芫花为使。恶葛根

​ 【讲解】 雷丸以驱杀绦虫为主,兼驱钩虫、蛔虫。为多孔菌科雷丸菌的菌核,多寄生于竹的枯根上,呈不规则的圆块,大小如栗,质坚色黑灰。洗净晒干,生用。

​ 雷丸味苦性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专杀虫,尤以驱杀绦虫为主,能在肠道内分解虫体,不论有钩绦虫、无钩绦虫以及囊虫病等,效均良好。用于驱蛔虫、钩虫等亦有功效。

​ 【临证应用】雷丸中所含雷丸素,在肠内能破坏绦虫节片,驱杀绦虫效果较好,对杀钩虫、蛔虫也有效。可单用研末服,或与槟榔、牵牛子、木香等配用,杀虫力更强。

​ 【用量用法】 6 一15克。雷丸加热则失效,(雷丸中的雷丸索,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受热60°C 左右和在酸性溶液中易于破坏失效,而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强。)故多作丸、散剂吞服。用以驱杀绦虫,每次服粉剂12--18克,日服三次,用冷开水调,饭后服。连服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