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十画

十画

珠黄散(《上海市药品标准》)

组成:珍珠 西黄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疳,口舌破碎等证。

蚕矢汤(《霍乱论》)

组成:蚕沙 苡仁 黄连 陈吴萸 黄芩 大豆黄卷 陈木瓜 制半夏 通草 焦山栀

功效:清热燥湿,止吐泻。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证见腹痛转筋,口渴烦躁等。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组成:秦艽 青蒿 鳖甲 知母 地骨皮 柴胡 当归 乌梅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桂附八味丸(《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泽泻 牡丹皮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痛,少腹拘急,水肿,小便不利;或阳萎,尿频遗尿,尺脉微弱,以及痰饮喘咳,或肾不纳气,喘急欲脱等。亦治消喝,脚气。

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附子 生姜 甘草 大枣.

功效:温阳逐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茯苓 桃仁 丹皮 芍药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妇人小腹有癥块,及血癖经闭,痛经。

桔梗汤(《金匮要略》,即甘桔汤)

组成:桔梗 甘草

功效:宣肺利咽。

主治:肺痈,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亦治咽喉肿痛,咳嗽有痰等。

桃花汤(《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干姜 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

主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

桃花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煅石膏 东丹 轻粉 冰片

功效:生肌敛疮。

主治:痈疽疮疡溃烂,脓水淋漓,久不收口者。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桃仁 红花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功效:活血调经。

主治: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及癥瘕。亦治损伤瘀痛等证。

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五味子

功效:滋肾敛肺,止咳定喘。

主治:肾阴虚而喘,面赤呃逆者。

破故纸丸(《魏氏家藏方》)

组成:破故纸 茴香

功效:温肾散寒。

主治:肾气虚泠,小便无度。

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 白术 茯苓 生姜 芍药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见小便不利,肢体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及大汗伤阳,寒水内动所致的心悸头眩,身体振振动摇等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 芍药 陈皮 香附 川楝子 枳壳 炙甘草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 葛根 黄芩 石膏 芍药 甘草 羌活 白芷 桔梗 生姜 大枣

功效: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寒郁化热,证见恶寒渐轻,而身热增盛,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等。

逍遥散(《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芍药 当归 白术 茯苓 生姜 甘草 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

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生黄芪 当归 川芎 穿山甲 皂角剌

功效:补气益血,托里排脓。

主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溃者。

射干活(《幼幼新书》)

组成:射干 升麻 马勃 芒硝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主治:咽喉肿痛、饮食难下,兼有热痰壅盛者。

射干兜铃汤(《痧胀玉衡》)

组成:射干 桔梗 贝母 马兜铃 玄参 花粉 菊花 桑白皮 甘草 薄荷 银花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痰黄质稠。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半夏 紫菀 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功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饮,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音。

胶艾汤(《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甘草 阿胶 艾叶

功效:补血调经,止血安胎。

主治:妇女冲任虚损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或小产损伤冲任,下血不止,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凌霄化散(《证治准绳》)

组成:凌霄花 黄连 白矾 雄黄 羊蹄 天南星(生姜汁调药)

功效:活血祛风止痒。

主治:风湿热,诸癣久不愈。

凉惊丸(《中国医学大辞典》引钱乙方)

组成:龙胆草 青黛 龙脑 麝香 钩藤 黄连 牛黄 防风

功效:清热解毒,开窍豁痰。

主治:小儿惊风,发热痉挛等证。

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知母 穿山甲 瓜蒌 丹参 生明乳香 金银花 连翘 生明没药

功效:活血下乳,消痈肿。

主治:乳痈肺痛。

消瘰丸(《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 贝母 牡蛎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瘰疬痰核。

消瘿汤(验方)

组成:海藻 牡蛎 黄药子 昆布 土贝母

功效:软坚消瘿。

主治:瘿瘤结肿。

海浮散(《中国医学大辞典》引外科十法方)

组成:乳香 没药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痈疽种毒溃后,腐肉已化,新肉渐生,或溃久不敛,气血凝滞者。

海金沙散(《医学发明》)

组成:海金沙 牵牛子 甘遂

功效:逐水消肿。

主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

润肠丸(《济生方》)

组成:肉苁蓉 沉香 麻子仁汁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虚人汗多便秘。

益胃汤(《温病条辨》)

组成:麦冬 细生地 冰糖 玉竹 沙参

功效:益胃生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舌干少苔,脉不数者。

益血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组成:火麻仁 当归 熟地 杏仁 荆芥 枳壳 苁蓉 苏子 蜂蜜

功效:补血、润肠。

主治:老人、产妇及体弱者,因津枯血少所致的肠燥便秘。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芒硝 甘草

功效:泻下和胃。

主治:阳明燥热内结,证见恶热,口渴便秘,腹痛拒按等。亦治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喉痛及疮疡等。

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

组成:细辛 猪牙皂

功效:豁痰开窍。

主治:中恶客忤或痰厥所致猝然口噤气塞,人事不省,牙关紧闭。痰涎壅盛属闭证、实证者。

通关丸(《兰室秘藏》)。又名滋肾丸)

组成:黄柏 知母 肉桂

功效: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

主治:湿热蕴结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痛。

桑杏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杏仁 象贝 沙参 香豉 栀皮 梨皮

功效:清宣凉润。

主治:外感燥热,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脉数等证。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菊花 杏仁 桔梗 连翘 薄荷 芦根 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昏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

桑麻丸(《医级》。又名扶桑丸)

组成:嫩桑叶 黑胡麻子 白蜜

功效:补肾明目。

主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

桑嫖蛸散(《本草衍义》)

组成:桑嫖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茯神 龟板 人参 当归

功效:补肾,固精,缩尿。

主治:心神恍惚,健忘,小便频数。

莪术丸(《验方》)

组成:莪术 三棱 香附 谷芽 青皮 槟榔 黑丑 丁香 荜澄茄

功效:活血、消积、止痛。

主治:积滞腹胀作痛,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