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蛲虫病

蛲虫病

蛲虫,又名“线虫”,因体小色白、形细如线而得名。蛲虫病是以饮食异常、夜寐不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大便解出蛲虫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无论大人、小孩,只要感染了蛲虫卵,都可发病,但以小儿最多,特别是好发于幼托机构,且常引起反复感染,相互传播。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吞入了有染蛲虫卵的食物所引起。蛲虫有喜暗恶明之习性,常常于夜间移行,雌虫移行于肛门外大量产卵,刺激皮肤而引起骚痒,因痒而搔之,手被污染,再用手摄取食物或小儿自吃手指时,虫卵又被吞人胃肠,或接触污染的衣被,玩具,尘埃等均可直接或间接进入消化道,故常反复感染。虫卵在肛门外孵化的幼虫,或由肛门逸出的幼虫再爬进肛门,侵入大肠,可造成逆行感染。蛲虫寄生于肠内,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气机失和,故有恶心、纳少、腹部隐痛;湿热上扰,虫动痒甚,则精神烦躁,夜寐不安;湿热下注,虫噬阴部,则见尿频、尿急、遗尿,前阴部或肛门周围瘙痒,甚至糜烂;虫积日久不去,虫体化生渐多,吸取精微物质而致气血化生乏源,渐至面黄肌瘦,神疲力乏。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本病以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烦躁不宁,睡眠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

2.痒时若在肛周发现蠕动的白色细长小虫,或粪便镜检,或肛门拭子镜检找到蛲虫卵,即可明确诊断。

本病应与湿毒疮的奇痒和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相鉴别。

1.湿毒疮(肾囊风):瘙痒剧烈,以运动汗出之后为甚,有皮肤丘疹,易糜烂渗液,浸淫成片,反复发作为特点。

2.膀胱湿热(淋病):尿频尿急多有尿道刺痛难忍、甚或尿血、或排出砂石颗粒为特征。

(二)论治要点

本病以驱虫杀虫为主,常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若虫积日久,脾胃受损,中焦运化失常致气血日亏,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者,当先调理脾胃,或扶正与祛邪杀虫兼施。

(三)常见证治

证候:轻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肛门周围发痒,睡眠不安。重者除肛门周痒甚外,可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面色苍黄,甚则恶心、腹痛、夜惊、尿频、遗尿。间或可有蛲虫钻入女孩子阴道而致阴痒,尿道炎,输卵管炎等情况。大便时常可见到粪便下虫。晚上小儿睡后可在肛门周围见到蛲虫从肛门爬出。

治法: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方例:驱虫粉。

外治可用百部或大蒜煎水灌肠或清洗肛门周围,再涂擦雄黄末,可直接杀虫止痒。

〔调护〕

1.患儿的衣裤、被褥应勤换洗,并用开水洗烫煮沸,以便杀死虫卵,避免重复感染。

2.每日清晨、睡前用温水洗净会阴部及肛门周围,以清除移行于肛门外的幼虫和虫卵。

3.防止患儿用手搔抓肛门周围的皮肤,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纠正患儿吮手的不良习惯。

〔简便验方〕

1.植物油或食醋适量搽肛门皱襞周围,每日2〜3次,以润滑皮肤,可杀虫。

2.煤油外涂,取脱脂棉少许,蘸适量煤油,夜晚塞进肛门内,早晨取出,连用2〜3次。

3.苦楝子用热水泡软,剥去外皮,塞入肛门内1〜2粒,次晨用力便出,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