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

姜片虫因其形状似姜片而得名,又因其色赤如生肉,故又称“赤虫”。姜片虫病是指姜片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证以肠鸣、腹痛、大便不调、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日久可有面黄肌瘦,下肢浮肿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生在江湖地区,其中以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是因吞食了帯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引起。姜片虫的蚴虫常栖居于水生植物的皮节处,当生吃未洗净的菱角、荸荠、莲藕、茭白等植物时,附于其上的姜片虫随之被吞入,寄生于肠道而发病,虫寄肠胃,扰乱气机,气滞不畅,故有肠鸣、腹胀腹痛;虫体扰动,上犯胃腑,升降功能失常,故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时泻时结;虫邪劫夺精微,气血耗伤,则有纳食不振,短气乏力,神倦体瘦,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临床上见有肠鸣腹痛,大便不调,面黄体瘦等症,而又有生吃水生植物史,则可作出诊断。

2.若患儿排出过色赤如生肉、形似姜片的虫体,或大便镜检见到有姜片虫卵,对本病的确诊有特殊意义。

(二)论治要点

病轻体实者,以驱虫为主,驱杀姜片虫,槟榔有特效,故治疗该病,应特别强调槟榔一药的运用。伹本病因虫邪伤及脾胃,临床所见,大多以脾虚,气血不足之证为主,究其源,其根本原因是虫邪所扰,遵治病求本的原则,或直接驱虫以治其本;或先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然后驱虫。驱虫与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两个基本法则,孰先孰后,或兼而用之,当视其病情,灵活运用。

(三)常见证治

证候: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肠鸣腹痛,腹胀、大便不调,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日久则呈慢性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者疲倦乏力,面色萎黄,身体消瘦,浮肿、舌苔白腻,脉濡细。

治法:轻者驱虫为主;重者辅以徤脾益气渗湿。

方例:驱虫,槟榧汤;健脾益气,异功散。

(四)临证权变

本病常有脾虚见证,若大便稀水,舌淡、腹痛者,可用异功散加附片、炮姜、川朴、苍术等,温中燥湿,若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干姜等降逆止呕;若面黄浮肿者,可加黄芪、苡仁、扁豆衣等健脾利水;若腹胀水肿者,加五加皮、陈葫芦、车前子等利尿消肿。

〔调护〕

1.控制进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防更伤脾胃。

2.教育小儿勿嚼食生菱角、茭白、生藕等水生植物。

3.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以加速恢复。

〔简便验方〕

1.槟榔30克,打碎后用清水500毫升,浸一夜,浓煎1小时,早晨空腹一次服,连服2〜3天。

2.槟榔10克,黑白丑各15克为细末,分两包,空腹糖水冲服,连服3〜5天。

3.整槟榔30克(打碎),榧子肉30克(打碎),大黄5克,广木香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