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白秃疮

白秃疮

白秃疮又名“白鬎鬁”,是头部生白屑,发落而秃的头癣类疾病。临床以头皮搔痒、上生白屑、不肿不疼,无渗液糜烂,头发折断脱落为主要特征。本病有传染性,多见于男孩,至成年后自愈,主要由风热浸淫肌腠所致。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儿腠理开疏,风热外袭,浸淫肌腠,郁结不散,蕴而生虫,致使气血不潮,肌肤毛发失养,生屑而脱落,此外,理发用具不洁,接触传染,则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本病多见于男孩。

2.头皮发生大小不一的灰白色鳞屑,病发无光泽,外围白鞘,易折断,断后长短不齐。

3.头皮搔痒,不肿不疼,无渗透液糜烂,愈后不留疤痕。

4.有传染性。

本病应与肥疮、油风、白疕等病相鉴别:

1.肥疮:发根部起小脓泡,破流黄水,头发可结成肥厚黄痂,有特殊的鼠粪臭味,愈后留有疤痕,头发不再生。

2.油风:病起突然,头发呈斑片状脱落,脱发处光滑而亮,无白屑。

3.白疕:白屑厚,不脱发,可发于全身,无年龄限制,不传染。

(二)论治要点

本病主要由于风热相搏,蕴而生虫,治宜疏风清热,化湿杀虫。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内外兼治,且外治应重于内治,外治的关键在杀虫。在外治之前,要将病发先剃去。

(三)常见证治

证候:初起头皮发生大小不一的白色痂片,大者如钱,小者如豆,日久蔓延成片,形成大片灰白色鳞屑,自觉瘙痒,病发根外围白鞘,干枯易折断和拔落,断后长短参差不齐,头皮不红不肿,无渗液糜烂。

治法:疏风清热,化湿杀虫。

方例:内服消风散;外搽一扫光。

(四)临证权变

头皮痒甚,加僵虫;血虚者,重用当归;湿热重者,重用苍术、木通;病程久者,加蜈蚣、全蝎;婴幼儿服药困难,可用苦参二黄煎水外洗后,再用蜂蚣膏外涂。

〔调护〕

1.理发用具必须消毒。

2.经常理发、洗头。

3.患儿用过之枕巾、枕套、被褥、帽子应经常洗烫曝晒。

〔应用例案〕

孙某某,男,7岁。于1977年5月6日就诊。患儿头部有大小不等圆形灰白色屑斑,瘙痒年余,零星脱发,日益加重,部分已见秃斑。诊为白秃疮,方用养血祛风汤。

苦参9克 威灵仙6克 首乌10克 当归10克 生地10克 白藓皮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外用戍油膏,经治疗16天告愈。(《幼科条辨•白秃疮》)

按:白秃疮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今患儿“瘙痒年余”,则为血虚,用养血祛风汤养血祛风,又加以外治之法,故药到病除。

〔简便验方〕

1.蜂蚣膏:蜂房1个,蜈蚣2条,明矾12克,研细末,先将明矾置入蜂房孔内,再将蜂房及蜈蚣分别在瓦上焙干,共研细末后,加麻油膏外涂患处。(《幼科条辨•白秃疮》)

2.乌梅:火煅存性为末,生芝麻油调搽。(《实用中医儿科学•秃疮》

〔文献摘录)

《外科正宗•白秃疮》:“白秃疮因剃发腠理开,外风袭入,结聚不散。致气血不潮,皮肉干枯,发为白秃。久则发落,根无荣养”。

《证治准绳•幼科•头疮》:“小儿头疮,是六阳受毒热而攻头成疮也。若头上散成片,常常燥痒,毛发稀少,有类白屑,此因积热上攻,名白秃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