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沙眼

沙眼

沙眼,又名“椒疮”。是一种社会性传染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尤以儿童更易受感染。其临床以其眼睑生小颗粒、色红而硬,痛痒不适,沙涩难开为特征。本病程长,并发症多,常累及泪器、白睛、黑睛,严重者可致失明。本病多由热毒上攻胞睑所致。

〔病因病机〕

脾胃湿热上攻胞睑,外感毒邪,蕴积胞睑,久则化热生风,脉络阻滞,气血失和。风盛则痒,热盛则红赤而痛,眵泪胶粘。脉络淤阻则生累累颗粒,甚则赤脉侵及黑睛,遂成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眼睑可见细小颗粒,轻者仅在两眥,重则蔓生于全眼睑,色红而硬,自觉痒痛不适,沙涩难开,晨起眵泪胶粘。

2.后期睑内颗粒渐消,代之以瘢痕形成,先成条状、网状,最后全部结瘢,脉络消失,眼睑增厚变白。

本病应与粟疮和时复赤痒症相鉴别。

1.粟疮:粟疮虽亦在眼睑内生长累累颗粒,但颗粒细小,形似粟粒,比较透明,大小均匀,排列整齐。主要见于下睑和下穹窿部,愈后不留瘢痕,病变不累及黑睛。

2.时复赤痒症:时复赤痒症主要发生在较大儿童,胞睑内呈现典型的石榴状乳头增生,患者奇痒难忍,常于春秋二季复发。

(二)论治要点

沙眼是一种传染性眼病。要抓住外感邪毒,蕴积胞睑,久则化热生风,脉络阻滞,气血失和的病因病机,早期以疏风清热为主,后期重在凉血散瘀。

(三)常见证治

1.风热客睑:

证候:眼痒涩不适,羞明流泪,睑内微红,两眥有细小颗粒。

治法:疏风清热。

方例:四物汤加防风、荆芥、白芷、炒蒺藜。

2.血热壅滞:

证候:胞睑肥厚,颗粒累累,红赤,灼热刺痒,沙涩羞明,生眵流泪。

治法:凉血散瘀。

方例:归芍红花散。

(四)临证权变

本病每易并发其他眼病而影响视力。初期常并发垂帘障,表现为赤膜一片,自气轮逐渐垂下,应以治沙眼为主,兼平肝清肺;中后期常并发血翳包睛,多由垂帘障发展而来,风轮一片混赤,治须兼以凉血祛瘀;若并发胞肉胶凝,则胞睑浮壅,湿烂胶粘,治以兼清脾胃湿热;若并发睫毛倒入,刺扫眼珠,须兼行手术治疗;并发鸡冠蚬肉则表现为睑内生癔肉,形如鸡冠蚬肉,亦须兼行手术治疗;如并发皮急紧小,则两睑粘合,目窍紧小,治疗时须结合体质用药。

〔调护〕

1.本病当首重预防,特别应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持久经常。

2.不共用洗脸巾,不让小儿以手擦眼。

〔简便验方〕

局部可用斑马眼药水、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犀黄散等点眼。

〔文献摘录〕

《证治准绳》:“椒疮生于睑内,累累如疮,红而坚者是也。有则沙擦,开张不便,多泪而痛”。

《目经大成》:“椒疮如椒,偏于热盛,其形色嫣红而坚硬,泪多赤肿,沙擦难当,或痛或痒,不便开张,甚则累累连片,疙瘩高低不平,连下睑亦繁衍,碍睛沙涩,开闭多泪,摩擦瞳神,黑疮有翳,其疮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