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耳聋

耳聋

耳聋是风热外侵或肾精亏虚所致疾病。临床以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均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失听为主要特征。常由耳鸣发展而来。

〔病因病机〕

风热(或风寒)外侵,蒙蔽耳窍,所欲不遂,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厚味生痰,痰郁化火,上壅气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化源不足,清气不升,素体不足,先天精气虚损,均可导致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听力减退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2.凡以主观感觉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客观检查证实,并排除耵聍、异物入耳、脓耳等病即可判断为本病。

3.辨证首分虚实。

本病应与耵聍、异物入耳、脓耳鉴别:

1.耵聍:取出后听力即恢复。

2.异物入耳检査时可发现。

3.脓耳可见耳膜穿孔,孔中流脓。

(二)论治要点

本病论治,重在虚实。实者多为肝火上扰,或痰火郁结,故治疗以清肝泻热,开郁通窍,化痰降浊为法;虚证多为脾肾亏虚,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益气升阳为法。

(三)常见证治

1.风热闭窍:

证候:起病较急,耳中蔽急,听力下降,可伴有发热,口渴。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散邪。

方例:桑菊饮。

2.风寒侵袭:

证候:起病较急,耳中闷胀,听力减退,可伴有畏寒,头痛。脉浮紧。

治法:辛温散寒。

方例:通鸣散。

3.肝火上扰:

证候:耳聋时轻时重,尤以郁怒后加剧,耳胀耳痛。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啼哭吵闹,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开郁通窍。

方例:龙胆泻肝汤加石菖蒲。

4.痰火郁结:

证候:耳中闭塞,听音不清。胸脘满闷,头昏而重,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火化痰,行气降浊。

方例:二陈汤加黄芩、黄连、白蔻、石菖蒲。

5.肾精亏损:

证候:病延日久,听力逐渐下降,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偏肾阴虚者见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偏肾阳虚者见畏寒肢冷,舌淡脉弱。

治法:滋肾填精,潜阳降火,或温肾壮阳。

方例:肾阴虚者,用耳聋左慈丸加五味子、磁石;肾阳虚者,用补骨脂丸。

(四)临证权变

《景岳全书》提出窍闭必因损伤或挖伤者,或雷炮之震伤者,或患聤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是”。故治疗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处理,不能拘泥于外感内伤,亦有因外伤而致者。

〔调护〕

1.注意保暖,避受风寒.。

2.因脓耳致聋者,注意耳道卫生,经常清洗。

〔应用例案〕

一人耳聋,服益气汤、十全汤病愈后,喉中作痒有痰,一二月复耳鸣,诊之脉滑,此痰气留于脾胃也,无火不动痰,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菖蒲,服5剂而愈。(《中医耳鼻喉科古籍选萃》)

按:耳聋服益气汤、十全汤而愈,知为气虚所致。复发耳鸣,兼见喉口作痒、脉滑,则属痰邪为患,然仍用补中益气汤,知气虚尙存,加菖蒲化痰而已。

〔简便验方〕

1.矾石少许,以生菖蒲汁和,点入耳内。

2.巴豆14枚,松脂15克,合制丸如黍米大,绵裹着耳中,一日一易。药如硬,微火炙之,以汗出乃愈。(《备急千金要方》)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小儿患耳聋,是风入头脑所为也,手太阳之经,入于耳内,头脑有风,风邪随气入,乘其脉,与气相搏,风邪停积,即令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