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鼻渊

鼻渊

鼻渊又名“脑渗”、“脑漏”、“沥脑”。因其“ 源源向下,有若渊源”故名。是因外感寒热,或脾肺气虚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特怔。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津液为寒邪遇阻,凝郁为涕;或外感风热,内郁于肺,胆经郁热,上壅于鼻,蒸灼津液而为涕,或脾肺气虚,不能统摄津液,均可致涕液外流而形成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鼻流浊涕,量多不止,甚则腥臭。

2.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红赤或淡红肿胀。

3.眉间或额部压痛。

(二)论治要点

本病前期以邪实为主,治疗根据病邪的性质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后期以正虚为主,治以扶正为先,兼以祛邪。但都必须止涕宣窍。

(三)常见证治

1.风寒阻窍:

证候:鼻塞流涕,色白清稀,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

治法:辛温散寒,芳香通窍。

方例:荆防败毒散加苍耳、白芷、辛荑。

2.风热壅窍:

证候:鼻塞流黄稠涕,量多,嗅觉不灵,头目胀痛,发热,口干,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散风热,芳香宣窍。

方例:苍耳散加野菊花、桑白皮、川芎。

3.胆热郁窍:

证候:鼻涕黄浊粘稠或黄绿如脓,有臭味,香臭气味不辨,头痛头胀,眉间、额部压痛,伴耳鸣,口苦,咽干,目眩,纳差,腹胀,烦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胆泻热,利湿通窍。

方例:龙胆泻肝汤加苍耳,辛荑、藿香。

4.肺气虚寒:

证候:鼻塞时轻时重,涕白粘,遇风冷加重,头晕脑胀,神疲乏力,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温肺,散寒通窍。

方例:温肺止流丹加苍耳、白芷、辛荑。

5.脾气虚弱:

证候:涕出白粘或黄稠,量多,鼻塞,嗅觉差,头胀头痛,腹胀纳差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缓。

治法:补脾益气,利湿通窍。

方例:参苓白术散加黄芪、苍耳、辛荑。

(四)临证权变

因伤风感冒而引起的鼻塞流涕,则不属本篇所论。只需针对伤风进行治疗。

〔调护〕

1.去除积留鼻涕,保持鼻道通畅。

2.多做低头、侧头运动,使鼻窦内涕液排出。

3.鼻塞甚者,不可强行擤鼻。

〔应用例案〕

吴孚先治一人,患鼻渊十载,乃肺脾气虚下陷,须用补中益气汤,百剂方愈,不信,用白芷、防风、辛荑、川芎等味,病转甚,复求治,与前方百帖而愈。(《续名医类案•鼻》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倍述堂藏版,1984年8月)

按: 鼻渊之属于中气不足者,必涕浊多而不腥臭,神疲乏力、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脉弱。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有效,临证切不可套用苍耳子散等成方,见病治病。舍辨证而望收效,无异于舍本逐末,定是劳而无功。此案虽治成人,治小儿鼻渊久不愈者,理实可通。

〔简便验方〕

1.鱼脑石粉9克 冰片0.9克 辛荑6克 细辛3克,研极细末,取少许,置指上,按入鼻孔令吸入,日3次,交替用药。

2.孩儿茶60克,鹅不食草30克,冰片15克,共研末用香油调成稠浆,纳鼻内,日2〜3次。

〔文献摘录〕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济生方•鼻门》:“热留胆府,邪移于脑,遂致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蠛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外科正宗•脑漏》:“脑漏者,又名鼻渊,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此症多由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

《本草纲目》:“鼻渊流浊涕,是脑受风热”。

《百病辨证录》:“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