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2克) 甘草(炙)五分(6克)人参去芦三分(3克) 当归二分(6克) 橘皮三分(6克) 升麻三分(3克) 柴胡三分(3克) 白术三分(6克)

注:括号内剂量为参考剂量

〔服法〕上药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近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10~15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讲解〕本方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脾胃为后天之本,共居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出入的枢机。所谓升降出入,即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营养经络脏腑、皮毛筋肉,四肢百骸,传化糟粕的一系列生理机能。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脾胃则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气机旺盛,才能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源源不断生化气血,脏腑得到气血濡养才能功能协调,而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但因于饮食劳倦伤脾,致中焦元气虚弱,则可引起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气血无以生化,脏腑经络无所禀受而俱病。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故见肢软体倦,神疲少力。脾胃虚则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故见发热自汗,脉洪而按之虚软,舌淡苔薄白。

脾胃虚则中气亦虚,摄纳不力,升举无能,故有脱肛、久泻、子宫下垂等症。

本方证因于饮食劳倦伤脾,致脾胃元气虚馁,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都遏阳气而起。本方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和《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下者举之”的原则而立。故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综合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可以自愈。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凡下脱、下垂诸证可以自复其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用。

〔临床应用〕本方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临床上用本方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以及久泻久痢等都有一定疗效,若于方中加入枳壳(或枳实)则效果更为明显。

本方可治脾虚气弱,筋脉失养所致之胞睑疾病(上胞下垂),症见上睑半掩瞳仁,无力睁开,兼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若睑肤麻木、眼球转动失灵者,为兼风痰阻络,可酌加胆南星、僵蚕、天麻、半夏、地龙、白附子等以祛风通络祛痰。

本方对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通,小腹胀急,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面色少华,舌淡苔少,脉虚弱者,可去升麻,加桔梗、茯苓、通草升清降浊,以增益气通溺之力,有较好的疗效。

对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临证用药加减:血不足加当归。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肺热咳嗽去人参。咽干加葛根。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有痰加半夏、生姜。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腹胀加枳实、厚朴、木香、砂仁。腹痛加白芍、甘草。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本方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东垣)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本方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东垣),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本方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东垣)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本方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东垣),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本方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东垣)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泄。

〔文献摘录〕“补中益气汤,升阳补中东垣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医方集解》)

柯韵伯:“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开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凡东垣治脾胃方俱是益气。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冬、五味辈,便是清暑。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正是医必有方。”(录自《名医方论》)

电子版注:

1、原文有“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栢名升阳顺气汤”字样,其中“黄栢”应为“黄柏”,电子版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