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十章 祛湿剂

〔自学时数〕6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祛湿剂的含义、分类及适应证。

2.熟悉祛湿剂用温里药、理气药的道理及使用祛湿剂的注意事项。

3.掌握平胃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五苓散、猪苓汤、苓桂术甘汤、实脾饮、萆薢分清饮、独活寄生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4.掌握五苓散与五皮散、八正散与导赤散的异用。

凡以祛湿、燥湿、渗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湿病的方剂,统称为祛湿剂。

湿邪为病,有内、外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感受湿邪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身重、面目浮肿等,多属肌表为病。内湿者,每因贪食生冷,酒酪过度,中阳不振所致。症见胸脘痞闷,呕恶泄痢,黄疸,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为病。然表湿可以内传脏腑,里湿亦可外溢肌肤,故外湿与内湿为病,有时相兼互见。此外,又因人的体质有强弱,邪气有兼杂,故病情又有寒化、热化,属虚、属实以及兼风、挟暑等复杂变化。因此,治疗方法则有很大差别。如湿邪在上在表者,宜表散微汗以解之;湿邪在中者,宜苦燥芳香以祛之;湿邪在下者,宜甘淡以利之;湿从寒化者,当温阳化湿;湿从热化者,宜清化湿热。根据湿病的不同表现及方剂的不同作用,祛湿剂可分为燥湿和胃、清热利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五大类。

又水湿为病,与肺脾肾有关。脾虚则生湿,肾虚则水泛,肺失宣降则水精不布,所以在治疗上又须密切联系脏腑,辨证论治。另外,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于阻碍气机,故祛湿剂中,又往往配伍理气药,此即“气化则湿亦化“之理。

本类方剂多为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耗伤阴津。凡素体阴虚,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