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及其生理作用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及其生理作用

中医学重视人体内形于外的动态观察,但并非没有人体解剖实践。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内经》便有解剖的记载。如《灵枢•经水篇》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剖而视之。”《灵枢•骨度篇》有对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的具体描述。其后,最著名的记载是宋代《欧希范五脏图》和宋代•杨介的《存真环中图》。金元时代已能描写解剖子宫的形态。先哲通过对妇女的解剖,了解到其内生殖器官与男子不同者,主要是“女子胞”及其附属之“胞脉”“胞络”等。兹分述如下:

一、子宫

子宫之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主女子风寒在子宫”。《素问•五脏别论》称:“女子胞”。子宫又名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血脏、或简称为脏或胞等,也有血室之称。后世医家多沿用子宫之名。

子官的位置:明朝《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中说:“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关于子宫之形态,金元时代朱丹溪著《格致余论•受胎论》中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 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可见古人所描写子宫的形态和位置,与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子宫的功能:子宫是产生月经、孕育胎儿的器宫。正如《类经•脏象类•奇恒脏府藏泻不同》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此外,子宫尙有泌带液,排恶漏的功能。子宫的以上之功能,必须在肾气充盛,天癸泌至,冲任通盛,气血调和,脏腑无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受孕的子宫不再行经,随胎儿的生长,子宫亦相应增大。临产时子宫有规律之收缩,使产门开大而将胎儿娩出,称分娩。约在产后四十余天,子宫恢复如孕前。不行哺乳者,月经亦会如期而致。由于子宫具有以上这些功能,故称为“奇恒之腑”。近代,不少医家提出子宫“形体似脏,作用似腑”,"非脏非腑,亦脏亦腑”,以其中空而能排出月经,娩出胎儿,似腑之"泻而不藏”,月经间隙期及妊娠期,又似脏之“藏而不泻”的作用,故认为子宫具有脏腑的双重作用,是一个奇特的器官。

二、胞脉、胞络

附属于子宫的脉络称之为胞脉、胞络。其与月经的藏泻及泌出带液,孕育胎儿均有密切关系,亦是子宫与其他脏腑相朕系的通路。《素问•评热论》指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所以说,胞宫、胞脉、胞络相互作用是协调地完成行经与孕育的功能。

三、阴道、阴门

阴道,又称阴中、产道。上接子宫(颈)之下,向下开口于会阴之上,于尿道口之下方。阴门:即阴道开口处谓之阴门,亦即产门。

阴道、阴门是行月经、泌带液及男女媾精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必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