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经行乳房胀痛

经行乳房胀痛

每于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痒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经行乳房胀痛”。若乳房有结节肿块,经后胀痛,不能消失者,需排除“乳腺増生症”或“乳房恶性病变”,必须定期检查,及早防治。

〔病因病机〕

乳房乃肝经循行之处,故本病多由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乳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乳房不通则痛。或因肝肾精血不足,经脉失却濡养所致。

(一)肝气郁结

恚怒忧思,肝气郁结,失于条达,经行阴血下注冲任,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气失疏,乳络不畅,遂致经行乳房胀痛。

(二)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津,经行则阴血愈虚,肝肾精血益感不足,乳络失于濡养,因而经行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经后多逐渐消失。经行乳胀亦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痛于经前,按之有块,经后乳房胀痛渐止。虚证多痛于行经之后,按之乳房柔软无块。当辨别清楚,分别施治。

(二)论治要点

本病按虚实进行论治。实则乃肝气郁结,宜舒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药用柴胡、栀壳、炙草、芍药、川芎、香附、陈皮,加茯苓;虚则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方用一贯煎,药用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或滋水清肝饮去枣仁,加川楝、生地、生牡蛎,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治疗应在经前开始感觉乳胀时服药,直服至经水来临通畅为止。一般须连服3~4个月。

(三)常见证候

1.肝气郁结:

证候:经前及经期,乳房胀痒作痛,胸闷胁胀,口苦咽干,精神抑郁,心烦易怒,或时叹息,苔薄白,脉弦。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例: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茯苓。

2.肝肾阴虚:

证候:经行或经后两乳作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眩晕,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

方例:一贯煎。(《柳州医话》)

(四)临证权变

除了上述一般治疗方法以外,若见乳房胀痛,结成块者,可加夏枯草、王不留行以通络散结;若见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尿黄便难,舌苔薄黄,脉弦数者,此乃肝郁化热之象,当治以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傅青主女科》)由于本病主要因肝气有余,胃失和降所致,乳头属肝,故疏肝理气为主;又因乳房属胃,所以在临床上常用白芷、瓜蒌等阳明经药,以加强疗效。亦可常用荔枝核、桔核、山查核、青皮等疏肝理气,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甘草节以通络;偏热者用连翘、蒲公英等。另外尙用济生桔核丸常服,取得疗效。结块兼有灼热感者可加海藻、昆布,软坚消肿块,散局部的郁热。

〔调护〕

(1)环境宜安静,心胸要开阔,宜解除顾虑,避免不良刺激。

(2)乳房、乳头胀痛者,内衣宜宽畅舒适柔软,局部给予按摩。

(3)陈皮、佛手各1.5克,泡茶饮服。

〔应用例案〕

例一、陈XX,30岁,已婚,工人。门诊号:30079。初诊:1960年8月。婚后未孕,经前乳胀,有时且有结块,胸闷胁痛,纳谷不香,苔薄黄,脉细弦。一般于行经一、二日后,以上诸症均消失,而下次经前三~四日,又告发作,月月如此,已成规律。肝郁胃阻。治用疏肝和胃法。

焦白术6克 新会皮6克 茯苓皮9克 白芍6克 苏梗6克 制香附9克 广郁金6克 合欢皮9克 橘叶核(各)6克 路路通9克 炒枳壳4.5克。

上方嘱于经前始感乳胀时服用,直服至行经第一天为止,服药后乳胀已好,半年后怀孕。(《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按:经前乳胀,患者颇多,而古来医籍中记述本证颇罕见,其原因有二:一因本症从表面看来,并不严重,一般在经来后,即使不服药亦能消失,所以忽略而未重视,二因封建社会中妇女害羞,乳胀情况不肯直言,但从临床所见,本症每与孕育有关,半数以上,兼有不孕症。本例经前乳胀结块,胸闷纳谷不香,为肝气郁结,胃失和纳。方中香附、郁金、合欢皮疏肝解郁;新会皮、枳壳行气;白术、茯苓皮、苏梗健脾和胃;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加上橘叶核、路路通以通络散结,使肝气得舒,乳房结块得消而胀痛自愈。

例二、高X。经净后乳房又见胀痛,此乃肝胃两经之气失和,舌红,脉弦数。拟疏肝理气。

蒲公英 连翘壳 大丹参 荔枝核 橘叶橘核 留行子 赤芍药各9克 全瓜蒌(切)12克 甘草节 炙甲片 醋炒青皮各3克 左金丸2.5克(分吞)(《上海中医药杂志》83年.11期“著名妇科专家陈大年的经验”)

按:本案乃肝气郁而热,故方中用蒲公英、赤芍、连翘等以清热;左金丸以辛开苦降以和胃。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和胃之功,以调肝胃两经之气;清热活血,以解郁热。

〔简便验方〕

1.王不留行、炮山甲研粉,每次吞服1.5克。(《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2.陈皮五钱,鹿角霜三钱,水、黄酒各半煎服。

3.橘叶五分、川芎,水一碗,煎半碗一次服。

4.杏仁、川贝母、鲜皂角根皮各三钱,生麦芽四钱,水煎服。(以上均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