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

每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头痛为主证者,称“经行头痛”。《张氏医通》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若适值经期偶感风寒或风热以致头痛者,临床上必有表证可辨,不可认作“经行头痛”。

〔病因病机〕

本病机理主要是气血为病。气血不足,精血亏损或气滞血瘀,痰湿阻络,清窍失养,或情志内伤,气郁化火,皆可导致本病。

(一)血虚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失血,或脾虚化源不足,经行时精血下注冲任,阴血益感不足,脑失所养,遂致头痛。

(二)肝火

多因情志内伤,恚怒郁结,气郁化火,经行时冲气偏旺,气火易随冲气上逆作痛。

(三)血瘀

常因情怀不畅,肝失条达,气机不宣,血行不畅,久则致气滞血瘀,而足厥阴肝经循巅络脑,若瘀血内阻,脉络不通,脑失所养,故而作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明显的头痛,甚至剧痛难忍者为本病。临床上经行头痛有虚实之分,要以疼痛的时间、性质辨其虚实。痛于经前或经期的,且多胀痛或呈刺痛为实;痛在经后或行经将净时,头晕、隐痛为虚。临床上以虚证多见。

(二)论治要点

本病的治疗以调理气血,疏通壅滞为主,使气血和顺,清窍得养,则痛自止。若血虚者,宜养血益气,方用八珍汤,药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炙草,酌加枸杞、勾芚、首乌以滋阴养血熄风止痛;肝火者,宜养阴清热,柔肝熄风,方用杞菊地黄丸,药以熟地、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菊花;酌加苦丁茶、夏枯草、蔓荆子、白蒺藜平肝熄风,或薛一瓢滋营养液膏,使肾精足,肝得养则虚火平;血瘀者,宜调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药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麝香、生姜、红枣等。使瘀去血生,经络宣通,清窍得养,则痛自止。

头为诸阳之会,用药宜轻清上行之品,不可过用重镇潜藏之剂,以免重伤阳气。

(三)常见证治

1.血虚:

证候: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目眩心烦,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养血益气。

方例:八珍汤(《正体内要》酌加枸杞、首乌,以滋阴养血。

2.肝火:

证候:经行或经前头痛,甚至巅顶刺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柔肝熄风。

方例:杞菊地黄丸(《医级》)酌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平肝熄风。

3.血瘀:

证候:每逢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经色紫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舌黯或尖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调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例: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四)临证权変

临证若见头重昏痛,胸闷泛恶,苔白腻,脉弦滑者为痰湿所致经行头痛,当治宜化痰降逆,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省头草以化浊止痛。如果是热痰上扰,见虚烦不寐,苔黄厚腻,脉滑数,则宜清热化痰,方用温胆汤(《千金要方》)加炒山栀、川芎。若肝郁气滞,宜舒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薄荷。

〔调护〕

(1)经前,经潮期避免忿怒等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愉快。

(2)注意休息,勿过度疲劳,室内要安静、睡眠要充足。

(3)轻证头痛一般不需休息,头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并可配合针灸治疗或局部按摩。

(4)体虚者,平时应注意增加营养和体育锻炼。可用桑椹膏或养血糖浆一匙冲服。若肝火旺者,平时饮食宜清淡,多吃芹菜、马兰头、海带、淡菜等,忌食辛辣刺激物。

〔应用例案〕

例一、李XX,女,28岁,已婚,1972年8月6日初诊。婚后三年迄未孕育,近两年来,每于经前数天开始头痛,逐日加重,至经潮第一天往往痛如劈裂,苦不可耐,常须注射止痛剂,并口服镇痛、镇静药,以求缓解痛苦。经行第二天后辄痛势递减,经净渐生。发作时伴头晕失眠,泛恶不食,烦躁易怒,目不欲睁,腰肢酸楚,口干咽燥,乳房作胀。平素月经周期或提前或错后,经量中等,色红间块。末次月经在7月10日。就诊时经期将届,正值头痛发作,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弦而数。辨证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拟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疏风定痛之法。处方:

钩藤 菊花(后下) 白蒺藜各9克 生石决24克 杭白芍 厚元参 细生地各15克 女贞子9克 香白芷 北细辛各1.8克 生蔓荆子 香附米 紫苏梗 藁本 川芎各6克 2剂,水煎服。

二诊(8月8日):药后头痛、头晕均减,烦躁渐安,大便通畅,惟仍乳胀腰酸,小腹坠感。脉弦细略数,舌苔薄润。此经汛欲潮之候,拟予平肝潜阳,佐以养血通络之法。处方:

钩藤 白蒺藜 菊花各9克 生石决24克 川芎片 藁本各6克 川荜拔6克 杭白芍15克 全当归12克 女贞子9克 紫丹参15克 怀牛膝9克 香附米 醋柴胡各9克 3剂,水煎服。

三诊(8月20日):上方服后,于8月11日月经来潮,量较既往为多,带经六天而止,经潮第一天仅有轻微头痛。现腰酸乏力,睡眠不实,食纳欠佳,舌苔薄白,脉象细弦。治拟滋肾平肝,调理脾胃。处方:

钩藤 白蒺藜各9克 香白芷6克 女贞子山萸肉 杭白芍各9克 广寄生 川续断 秦当归各12克 炒白术 云茯苓 干佛手各9克 焦三仙各9克 5剂,水煎服。嘱下次经前10天服二诊方,日服一剂,至经潮后停服。经后再服三诊方5~10剂。如此调理两个周期,头痛未发作,月经恢复正常,停药后观察半年,亦无反复。(《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按:经前头痛临床较为常见,发病每与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阳亢盛等因素有关。本例经前头痛头晕,烦躁少寐,腰酸肢楚,口干咽燥,目不欲睁,诸症皆因肝肾阴亏,水不涵木,冲气上逆,挟肝阳上扰清窍所致。按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喜柔恶刚,故药用钩藤、菊花、生石决等平肝潜阳;杭白芍、元参、生地、女贞等滋肾柔肝,使亢阳得潜,则冲逆可降。又,肝脉“挟胃”“布两胁”,肝木失养,往往导致肝气郁结,故有两乳作胀,呕恶纳呆等症,因用白蒺藜、香附米等疏肝解郁,和胃宣中。方中以小量白芷、细辛、荜拔,蔓荆子等辛散定痛,以治其标,且与大量滋阴潜阳药相伍,不仅可以制其燥烈之性,且可共奏止痛之功。二诊经血欲临,肝阳渐熄,遂佐以养血通经之药,使经来通畅,则冲气不复上逆。三诊滋肾平肝,调理脾胃,俾精充血旺,肝阳得潜,则无复发之虞。

例二、杨X。经前头痛似刀劈,齿浮龈肿,口唇破碎,冲海有热,肝火内炽,舌尖红、苔薄腻,脉弦数。拟以养营清热而调月事。

龙胆草3克 焦山栀 蔓荆子 大丹参 制香附 泽泻 茺蔚子 桑寄生各9克 炒丹皮 炒赤芍各4.5克

调理数周,而诸症若失。(《上海中医药杂志》83年11期,“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陈大年的临床经验”)

按:本案为肝经之火上扰引起的头痛、齿龈浮肿、口唇破碎等症,故仿龙胆泻肝汤意,取龙胆草、山栀泻肝胆之实火;取丹皮、泽泻清膀胱之火,使湿热从小便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与桑寄生合用,共养肝肾之不足。本方妙在泻中有补,清中有养。

〔简便验方〕

1.头痛剧烈可按头痛部位做针灸治疗。如前额痛针印堂、上星、合谷;两侧痛针太阳、头维、外关;头顶痛针百会、行间;头项痛针风池、后溪、外关。(《中医护理学》)

2.瘀血头痛,可服延胡索粉1.5〜3克,或遵医嘱临时服用全蝎粉、蜈蚣粉各1〜1.5克。若头痛冒火者可用甘菊花5克代茶,或遵医嘱服龙胆泻肝丸3〜5克或针刺百会、太冲、三阴交以泻肝清火止痛。若畏寒头痛、兼有寒邪者,可用麝香虎骨膏一张,剪成5分币大小,贴在两太阳穴处,可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中医护理学》)

3.阴虚头痛,黄精一两、绿豆四两,清水煎服,一日三次。(《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瘀血头痛,当归六钱、川芎三钱、细辛水同煮至豆烂熟时,吃豆喝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