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经行情志异常

经行情志异常

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心中懊?,感情脆弱,喜怒无常,喃喃自语,彻夜不眠等症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也有称为"周期性精神病”者。多数病人在行经前便出现证候,也可发生在经期者,持续时间可达5~10天,经净后恢复正常。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精神刺激,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或忧愁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心脾气结所致。

(一)肝气郁结

情怀不畅,肝心抑郁,木郁克土,脾虚则化源不充,精血亏损,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遂致情志异常。

(二)痰火上攻

痰火上扰,情志郁结,五志化火,火性炎上,炼液成痰,痰火壅积胸膈,上蒙清窍,神明逆乱,以致情志异常。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情志异常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临床常见证候为肝郁和痰火。

肝郁者,证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等;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色紫、质稠、挟块,经前心烦易怒,两乳胀;痰火上扰者,则证见狂躁不安,心烦失眠,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黑、质粘,头痛失眠,舌红或绛等。

(二)论治要点

证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之肝郁者,治当养血舒肝,养血用当归、白芍,舒肝用柴胡、薄荷、郁金,健脾用茯苓、白术、炙草、佐姜枣即见肝实脾之义。固于痰火者,则宜清热涤痰,药用生铁落、胆星、贝母、橘红、远志、天冬、麦冬、元参、连翘、茯苓神、钩藤、丹参、辰砂、石菖蒲等。

(三)常见证治

1.肝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不乐,情绪不宁,心烦易怒,胸闷胁胀,经前乳胀,不思饮食,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舒肝解郁。

方例:逍遥散。(《和剂局方》)

2.痰火上扰:

证候:狂躁不安,头痛失眠,面红目赤,心胸烦闷,舌红或W绛,苔黄厚或腻,脉弦大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

方例:生铁落饮。(《医学心悟》)。

(四)临证权变

若肝郁复兼见痰火者,证见精神恍惚,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等,则宜清肝泻火,豁痰开窍,镇静安神,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可随证加减。若肝郁而经行心烦,阴虚火动,证见情绪易激动,易多思虑,头眩,胸闷夜寐不安,脉细数,舌质绛,苔薄黄,当养血舒肝兼清内热,可用甘松、生地、石斛、制首乌、白芍、制香附、炒枣仁、合欢皮、枸杞子、穞豆衣、青蒿。若有恶心时去首乌加姜半夏。有带时加樗白皮、海螵蛸。

(甘松用量不宜大,一般宜3克左右)。

甘松在《本草纲目》属芳草类,王好古谓能"理充气去郁”为开郁的妙药,又能醒脾悦胃,为疏肝健脾和胃的主药,复以生地、石斛、白芍养阴,香附疏肝理气;合欢皮蠲惑息怒,益神增智,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枸杞子养肝滋肾益精,青蒿退虚热,穞豆衣养阴血清肝风,又能清虚热除烦,是治阴虚火动的要药。

〔调护〕

(1)稳定情绪,避免刺激,保持精神愉快。

(2)注意劳逸结合,夜间学习看书不宜太迟,保持有充足的睡眠。

(3)平时加强身体綾炼,可坚持气功疗法。

(4)平时注意饮食调理,如常吃红枣桂圆汤百合莲子汤等。

(5)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忌饮浓茶。

(6)失眠者每晚临睡前可吞服天王补心丹5克,或硃砂安神丸3克,或柏子养心丸5克,或针刺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

〔应用例案〕

苗XX,女,24岁,未婚1969年10月21日初诊。其母代述,一年前因与男友失偕,情怀常结,愤懑不平,经常头晕头疼,睡中呼喊。半年来,每于经前7〜10天,即兴奋暴怒,秽言恶语,毁物自伤,或打骂妹弟,不食不眠,大便秘结,俟月经行后,始逐渐平静,并自觉羞惭。末次月经在9月30日,量少色紫,行经两天而止。刻诊经期将近,恍惚心乱,泛恶纳呆,白带量多,气味秽恶,目眶青黑,目睛微红,大便间日未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此为气郁化火,炼液成痰,痰火扰心,神明被阻,拟予清肝泻火,豁痰开窍,镇静安神之剂。处方:

清半夏 云茯苓各9克 化橘红6克 淡竹茹12克 生大黄9克(后下) 广郁金9克 生白矶3克 川黄连4.5克 生龙齿15克(打) 杭菊花9克 白蒺藜9克 黛蛤散12克 朱砂安神丸一付(睡前另服)3剂。另用蛇床子9克 吴茱萸3克 川黄柏6克 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每日二次。

二诊(10月23日):药后腑气畅行,带下渐止,烦躁略减,睡眠尚安,舌苔渐退,舌质尚红,脉仍弦滑。已获效机,再步前法,原方加胆星4.5克,以制重其力。3剂,水煎服。

三诊(10月29日):上方连服3剂,病情明显好转,烦躁大减,睡眠安稳,饮食、二便均调,惟小腹坠痛,胸胁痞闷,时作太息,脉仍弦滑,苔薄而润。此经候欲临之象,当因势利导,治予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剂。处方:

软柴胡9克 炒枳壳9克 苦桔梗4.5克 杭白芍12克 秦当归15克 台乌药6克 香附末 紫丹参各9克 桃仁泥12克 西红花6克 化橘红6克 川楝子9克 4剂,水煎服。

四诊(11月5日):服药一剂后,月经来潮。此次行经4天,量较前增多,夹有紫黑血块,胸次已宽,腹痛已止,目眶青黑渐有消退。尚觉体倦心慌,口淡无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略细,此邪势已衰,正气待复,拟滋阴养血,理脾渗湿为法。

处方:

秦当归 杭白芍各15克 女贞子 细生地各9克 五味子6克 条黄芩6克 炒白术 云茯苓各9克 广陈皮6克 柏子仁 远志 肉 各9克 炙甘草6克 香附末4.5克 4剂。水煎服。

嘱下次经潮前7天,每日晨服英神普救丸7粒,下午服二陈丸一付,睡前服安神补心丸一付。经期及经后,仍服三诊及四诊方各4剂。

停药后观察半年,诸症未复发,月经亦归正常。(《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按:此例因情怀不畅而致肝失条达,木郁克土,脾虚不能化生精血,使心神失养,而致经期情绪异常。所以在月经来前出现睡中呼喊,或兴奋暴怒,秽言恶语,打骂弟妹,不食不眠,恍惚心乱等证。其泛恶纳呆,白帶量多,气味秽恶,为脾虚肝郁痰湿内蕴;目眶青黑,目睛微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乃为肝气郁久而化火,痰热互结,扰乱心神。故方中以半夏、茯苓、竹茹、健脾利湿,降逆止呕;橘红、生白矶、胆星、黄连涤痰清热;郁金,杭菊、白蒺藜疏肝解郁平阳清理头目;生龙齿。朱砂安神丸镇静安神;大黄泻腑中积滞协助诸药以达到痰去热除,肝舒脾健神安而病情自然向愈。三诊、四诊是在病情好转的基础上仍以疏肝健脾除湿再配以养血调经之剂善其后,邪去正复以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