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

—划

一贯煎(《柳州医话》):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30克 川楝子5克 枸杞12克

一阴煎(《柳州医话》):生地10克 熟地10克 白芍10克 麦冬10克 丹参10克 牛膝6克 甘草6克

二划

二陈汤(《和剂局方》):陈皮6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仙茅10克 仙灵脾10克 巴戟天15克 知母10克 黄柏5克 当归10克

二至丸(《医方集解》):女贞子50克 旱莲草50克 蜜丸每次服10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二妙散(《丹溪心法》)苍术、黄柏各等分,研为末,每服3〜9克,白开水或生姜汤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6克(可用党参10克代) 白术10克 木香5克 白茯苓10克 藿香6克 甘草6克 干葛10克

七制香附丸(《医学入门》):香附 当归 莪术 丹皮 艾叶 乌药各15克 川芎10克 延胡索15克 三棱15克 柴胡10克 红花15克 乌梅10克

八物汤(《济阴纲目》〉:当归10克 川芎5克 赤芍10克 熟地10克 延胡索10克 川楝子5克 木香5克 槟榔6克

八珍汤(《正体类要》):熟地10克 白芍10克 当归10克 川芎5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八仙长寿丸(《医级》):地黄10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0克 丹皮5克 茯苓10克 泽泻6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白芍10克 当归10克 陈皮10克 黄芪10克 桂心6克 人参6克 白术9克 甘草6克 熟地9克 五味子3克 茯苓10克 远志10克

人参麦冬散(《妇人秘科》〉:人参6克 麦冬10克 茯苓10克 黄芩6克 知母6克 生地9克 炙甘草6克 竹茹9克

人参升麻汤(《妇科玉尺》):人参10克 升麻2克

九种心痛丸(《金匮要略》):附子9克 狼毒、干姜、巴豆霜、人参、吴萸各3克 蜜丸如豌豆大,每服3~10粒。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八珍汤加黄芪、肉桂。

三划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白芍15克 阿胶10克 龟板20克 鳖甲15克 牡蛎15克 麦冬15克 干地黄20克 炙甘草15克

大营煎(《景岳全书》):当归、熟地各15克 枸杞子6克 杜仲6克 牛膝5克 肉桂6克 炙甘草6克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6〜60克 山药6克 熟地10〜90克 杜仲6克 当归6克 山茱萸3克 枸杞子9克 炙甘草6克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黄柏6克 知母6克 熟地10克 龟板10克 猪脊髓10克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大黄6〜9克 丹皮6克 桃仁10克 冬瓜仁10克 芒硝3〜6克

大黄䗪虫丸(《金匮要略》):大黄75克 䗪虫30克 黄芩60克 甘草90克 桃仁60克 杏仁60克 赤芍120克 干漆30克 虻虫60克 生地300克 水蛭60克 蛴螬60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5克,每服1丸。

大七气汤(《济生方》):三棱10克 莪术10克 青皮6克 陈皮6克 藿香6克 桔梗9克 肉桂3克 益智仁9克 香附9克 甘草3克

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半夏9克 大枣4枚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半夏10克 生姜6克 茯苓12克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当归15克 川芎10克 天花粉、白芍、生地各15克 柴胡、桔梗、青皮各10克 漏芦15克 木通10克 白芷10克 通草10克 穿山甲15克 甘草10克 王不留行15克

子淋汤(《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生地12克 阿胶9克 黄芩9克 栀子6克 木通6克 甘草梢8克

四划

乌药汤(《兰室秘藏》):乌药6克 香附10克 木香6克 当归10克 甘草6克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3克 干姜2.5克 延胡索10克 没药1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官桂5克 赤芍10克 蒲黄15克 五灵脂10克(炒)

内补丸(《内科切要》):鹿茸 菟丝子 沙苑蒺藜 白蒺藜 黄芪 肉桂 桑螵蛸 肉苁蓉 制附子 茯神各等分 研为细末,炼蜜丸,每服10丸,温酒送下。

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茯苓、猪苓、泽泻、赤芍、丹皮各10克 茵陈15克 黄柏5克 山栀子5克 牛膝10克 车前子6克

止汗散(《傅青主女科》):人参、当归各6克 熟地5克 麻黄根2克 黄连2克 浮小麦10克 大枣1枚 水煎服

止痉散(《经验方》):蜈蚣、全蝎各等分为细末,每服1.5〜3克,温开水送服。

六神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当归10克 熟地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黄芪10克 地骨皮9克

六君子汤(《和剂局方》):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制半夏9克 陈皮5克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10克 山药10克 茯苓10克 丹皮5克 泽泻6克 山茱萸6克

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制半夏10克 陈皮6克 茯苓10克 青皮6克 香附10克 川芎9克 莪术10克 木香6克 槟榔6克 甘草6克 苍术9克 生姜9克

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白芍30克 香附9克 当归、白术各15克 丹皮、茯苓各9克 天花粉6克

开郁正元散(《济阴纲目》):制香附 青皮 陈皮 炒白术 茯苓 炒山楂 炒神曲 炒麦芽 桔梗 砂仁 海粉(海蛤可代) 延胡索 炙甘草各等份。共为粗末。每服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桃仁50克 杏仁30克 柏子仁50克 郁李仁20克 松子仁50克 陈皮20克 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当归 白芍 柴胡 茯苓各30克 甘草15克 丹皮20克 山栀子15克 白术30克共为散剂,每服6〜9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服三次。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10克 钩藤15克 生石决明30克 山栀子6克 黄芩9克 川牛膝9克 杜仲10克 益母草15克 桑寄生15克 夜交藤30克 茯神15克

天仙藤散(《校注妇人良方》):天仙藤9克 香附子9克 陈皮6克 甘草5克 乌药9克 生姜6克 木瓜9克 紫苏叶6克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15克 野菊花15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15克 紫背天癸子6克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桃仁200克 杏仁200克 柏子仁250克 松子仁250克 郁李仁100克 陈皮100克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克,每日1〜2次。或本方去陈皮、松子仁、桃仁,易以瓜蒌仁、火麻仁,改为汤剂,名五仁汤,润下之力更大。

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黄芪15克 白术10克 陈皮6克 人参6克 炙草9克 升麻5克 当归10克 熟地10克 麦冬10克 川芎6克 白芷6克 黄连3克 荆芥穗6克

木香调胃汤(《叶氏女科证治》):木香6克 陈皮6克 车前子6克 甘草5克 三棱9克 莪术9克 红豆10克 砂仁4.5克 大腹皮9克 苍术9克 山楂9克 萆薢9克 姜皮4.5克 木通4.5克

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牛黄 朱砂 生黄连 黄芩 栀子 郁金各等分研末,炼蜜丸,每次3克。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黄芪30克 知母15克 柴胡7.5克 桔梗7.5克 升麻5克

五划

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50克 山药6克 山茱萸5克 枸杞子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50克 山药25克 山茱萸25克 枸杞子25克 川牛膝15克 菟丝子30克 鹿角胶15克 龟板胶15克 蜜丸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10克。

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 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2〜3克,开水吞服。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50克 山药25克 山茱萸25克 枸杞子25克 鹿角胶15克 菟丝子30克 杜仲15克 当归15克 肉桂5克 制附子7克 丸法及服法如左归丸。

四物汤(《和剂局方》):熟地15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白芍10克

四七汤(《和剂局方》):苏叶6克 制半夏10克 厚朴6克 茯苓10克 生姜9克 大枣四枚

四神丸(《校注妇人良方》):肉豆蔻60克 补骨脂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30克 生姜240克 大枣100枚 枣肉为丸,每服9~12克,日服二次。

四苓散(《丹溪心法》):茯苓12克 猪苓10克 泽泻10克 白术10克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24克 川芎9克 桃仁6克 炮姜2克 炙甘草2克

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天冬10克 麦冬10克 贝母9克 胆星6克 橘红6克 远志5克 连翘10克 茯苓10克 茯神10克 玄参6克 钩藤12克 丹参12克 朱砂2克 石菖蒲9克 生铁落15克

失笑散(《和剂局方》):蒲黄(炒) 五灵脂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服6克,日2~3次用黄酒或醋冲服。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450克 茵陈320克 淡黄芩300克 石菖蒲180克 川贝母、木通各150克 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120克 研细末,每服9克,温开水调服,日二次。亦可水煎服。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草9克 小麦30克 大枣10枚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龙胆草6克 柴胡6克 泽泻12克 车前子9克 木通9克 生地黄9克 当归尾3克 山栀子9克 黄芩9克 甘草6克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当归10克 生地9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黄芪10克 肉桂6克 艾叶9克 吴茱萸6克 香附10克 续断10克

归肾丸(《景岳全书》):熟地240克 山药 茯苓 山茱萸各120克 当归90克 枸杞子 杜仲 菟丝子各120克 蜜丸,饥时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10克。

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白术9克 茯神10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10克 人参12克 木香5克 当归10克 远志10克 甘草5克 生姜6克 大枣3枚

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生地10克 熟地30克 白芍12克 知母6克 麦冬10克 地骨皮10克 甘草5克

加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10克 川芎9克 炙甘草6克 桃仁6克 炮姜3克 大枣四枚 人参9克

加味五淋散(《医宗金鉴》):黑栀子6克 当归3克 赤茯苓4克 白芍6克 甘草梢2克 车前子3克 黄芩3克 生地9克 泽泻3克 滑石6克 木通3克 水煎服,日二次。

加味地骨皮饮(《医宗金鉴》):生地10克 当归10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胡连6克 丹皮9克 地骨皮10克

加味四物汤(《济阴纲目》):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熟地10克 茯神10克 远志9克 炒枣仁12克

加味乌药汤(《医宗金鉴》):乌药 砂仁 木香 延胡索 香附 甘草 槟榔各等分共为粗末,每服35克,生姜三片,水煎温服,日二次。

圣愈汤(《兰室秘藏》):当归15克 川芎、熟地、白芍、党参各20克 黄芪15克

平肝解郁止血汤(《傅青主女科》):白芍10克 白术9克 当归9克 丹皮6克 生地10克 甘草6克 柴胡6克 三七根9克 黑芥穗6克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9克 天麻6克 茯苓6克 橘红6克 白术9克 甘草2克 生姜3克 大枣2枚

白术散(《全生指迷方》):橘大腹皮 橘皮 茯苓 生姜各15克 白术30克 共为末,每服5克,食前服。亦可水煎服。

古没竭散(《证治准绳》):血竭 没药各等分为末, 每服5克,日二次。

玉女煎(《景岳全书》):石膏30克 熟地黄30克 麦冬6克 知母4.5克 牛膝4.5克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黄芪180克 白术60克 防风60克 研末,每服6〜9克,日二次。

六划

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黄芪30克 当归6克

当归饮子(《证治准绳》):当归9克 川芎6克 白芍9克 生地15克 防风6克 荆芥6克 黄芪9克 甘草3克 白蒺藜9克 何首乌15克

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当归6克 熟地15克 山药6克 杜仲6克 牛膝5克 山茱萸3克 炙甘草3克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当归 川芎各90克 白芍500克 茯苓、白术各120克 泽泻250克 共为细末,每服9克,酒为引,日三服。

当归建中汤(《干金翼方》):当归10克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芍药12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饴糖18克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5克 川芎5克 牛膝9克

竹沥汤(《千金要方》):竹沥 黄芩 麦冬防风各10克 茯苓20克 上五味水煎,分三次服。

竹茹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竹茹9克 人参6克 橘皮6克 白术9克 麦冬12克 炙甘草5克 白茯苓12克 姜制厚朴8克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15克 木通10克 竹叶10克 甘草梢10克、

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18克 生黄芪18克 生龙骨18克 生牡蛎18克 生地18克 生杭芍9克 海螵蛸12克 茜草9克 川续断12克

安老汤(《傅青主女科》):人参 大熟地 黄芪各30克 炒白术 当归 山茱萸各15克 阿胶10克 黑芥穗、甘草各3克 炒香附2克 木耳炭3克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 郁金 犀角 黄芩 黄连 雄黄 山栀子 朱砂各30克 梅片、麝香各7.5克 珍珠15克 金箔衣共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金箔为衣(现有不用者〉,每服一丸。(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成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

安神汤(《叶天士女科》):当归10克 延胡索10克 桂心6克

先期汤(《证治准绳》):生地黄15克 当归10克 白芍药10克 黄柏6克 知母6克 黄芩9克 黄连5克 川芎6克 艾叶6克 香附9克 炙甘草5克 阿胶10克(烊化)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生地6克 熟地9克 麦冬5克 百合3克 玄参2克 桔梗2克 川贝母3克 当归3克 白芍3克 甘草3克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12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甘草(炙〉4.5克 陈皮4.5克

至宝丹(《和剂局方》):生乌犀屑(犀角)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30克 龙脑 麝香各0.3克 牛黄15克 安息香4.5克,金银箔各50片 研细末为丸,每丸3克,每服一丸,研碎温开水和服。(原方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至五丸)

过期饮(《证治准绳》):熟地12克 白芍9克 当归10克 香附9克 川芎6克 红花6克 木通6克 桃仁泥10克 莪术9克 甘草5克 肉桂4克

夺命散(《证治准绳》):同古没竭散。

华佗愈风散(《证治准绳》):荆芥穗 略焙为末每服10克。

七划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生地、玄参各30克 白芍、麦冬各15克 阿胶、地骨皮各9克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苍术 香附各60克 陈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 南星 枳壳 甘草各30克 生姜自然汁浸,共研细末,面糊为丸,每服9克,淡姜汤送下。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白术30克 山药30克 人参6克 白芍15克 苍术9克 甘草3克 车前子9克 陈皮2克 柴胡2克 荆芥穗2克

佛手散(《普济本事方》):当归18克 川芎6克

肠宁汤(《傅青主女科》):当归、熟地各30克 麦冬、人参、阿胶、山药各9克 甘草3克 续断6克 肉桂1克

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兔丝子120克 续断、桑寄生、阿胶各60克 前三味研细末,水化阿胶和为丸0.3克,每服20丸,日二次。

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黄连、苏叶各5克

芩连四物汤(《医宗金鉴》):黄芩、黄连各5克 当归、熟地各10克 川芎5克 白芍10克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人参10克 黄芪15克 甘草5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白术10克

补心丹(《摄生秘剖》):生地 玄参 麦冬 天冬 党参 丹参 茯神 枣仁 远志 五味子 柏子仁 桔梗 当归各15克 蜜丸朱砂为衣,每服10克,日三次。

补心丹(《世医得效方》)茯苓易茯神,余皆同上。补心丹方。

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菟丝子240克 续断90克 阿胶120克 鹿角霜、巴戟天、杜仲各90克 当归60克 枸杞子90克 党参120克 白术90克 砂仁15克 熟地150克 大枣50枚 蜜丸,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期停服。一个月为一疗程,可服1~3个疗程。

杞菊地黄丸(《医级》):熟地240克 山茱萸、山药各120克 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菊花、枸杞子各90克 研细末,炼蜜丸,每次6〜9克,日服2〜3次。

启宮丸(《经验方》):半夏9克 香附9克苍术9克 陈皮6克 神粬10克 茯苓10克 川芎6克

龟板地黄汤(蒋玉伯《妇科学讲议》):败龟板15克 干地黄12克 丹皮6克 当归10克 炒阿胶9克 杭白芍12克 川黄柏6克 血余炭6克 甘草5克

杏苏散(《温病条辨》):苏叶6克 杏仁6克 生姜3克 桔梗3克 茯苓6克 半夏3克 甘草3克 前胡6克 橘皮3克 枳壳3克 大枣3枚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10克 川芎6克 桃仁10克 红花9克 甘草4.5克 羌活9克 没药9克 当归12克 灵脂9克 地龙9克 香附9克 牛膝6克

八划

定经汤(《傅青主女科》):柴胡6克 炒荆芥5克 当归9克 白芍10克 山药10克 茯苓9克 菟丝子9克 熟地12克

知柏地黄汤(《症因脉治》):熟地、山药、山茱萸各12克 茯苓、泽泻、丹皮各9克 黄柏、知母各6克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熟地 山药山茱萸各120克 茯苓 丹皮 泽泻各90克 知母 黄柏各60克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芡实各30克 黄柏、车前子各3克 白果10枚

固经丸(《妇人大全良方》):黄柏90克 白芍60克 龟板120克 黄芩60克 樗根皮、香附各45克 共为末,酒糊为丸,每服9克,日2〜3次。

固阴煎(《景岳全书》):人参6克 熟地15克 山药6克 山茱萸5克 远志2克 炙甘草6克 五味子3克 菟丝子9克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人参9克黄芪15克 白术10克 熟地15克 当归6克 黑姜5克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人参、白术各1000克 扁豆750克 茯苓、甘草、山药各1000克 莲子肉 桔梗 苡仁 砂仁 陈皮各500克 为细末,每服6克,枣汤调下,日2〜3次。

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12克 附子9克

参苏饮(《和剂局方》):人参10克 甘草6克 苏叶6克 葛根10克 枳壳4.5克 桔梗5克 前胡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生姜5克

肾气丸(《金匮要略》):干地黄240克 山药120克 山茱萸120克 泽泻90克 茯苓90克 丹皮90克 桂枝30克 附子30克 为末炼蜜为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沙苑蒺藜 芡实 莲须各60克 炙龙骨 煅牡蛎各30克 以莲子粉糊为丸,每服9克,空腹淡盐汤送服。

侧柏樗皮丸(《医学入门》):黄柏6克 黄连4.5克 樗皮9克 侧柏叶9克 白术10克 白芷6克 香附9克 白芍10克

育孕汤(北京中医学院方):仙灵脾9克 巴戟肉9克 鹿角胶9克 紫河车2.5克 党参15克 山萸肉9克 当归9克 益母草15克

九划

举元煎(《景岳全书》):人参、黄芪各15克 升麻2克 白术、炙甘草各6克

保阴煎(《景岳全书》):生地10克 熟地15克 黄芩6克 黄柏5克 白芍12克 川断9克 甘草6克 山药9克

顺经汤(《傅青主女科》):当归6克 熟地15克 白芍、丹皮各6克 茯苓、沙参各9克 黑芥穗6克

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人参12克白术9克 茯苓9克 甘草5克 木香5克 砂仁5克 陈皮5克 半夏9克 生姜6克 大枣3枚

香艾芎归饮(《中医妇科治疗学》):香附9克 艾叶6克 川芎6克 当归9克 延胡索9克

星芎丸(《丹溪心法》):南星6克 苍术9克 川芎6克 香附9克

胜湿汤(《女科撮要》):苍术9克 滑石10克 樗皮9克 地榆10克 白芍10克 枳壳5克

独参汤(《十药神书》):人参30克

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独活9克 桑寄生18克 秦艽9克 防风9克 细辛3克 当归12克 川芎6克 白芍9克 熟地15克 肉桂1.5克 茯苓12克 杜仲9克 人参12克 牛膝9克 甘草6克

胎元饮(《景岳全书》):人参9克 当归、杜仲、白芍、熟地各6克 白术5克 陈皮、甘草各3克

养荣壮肾汤(《傅青主女科》):当归10克 防风9克 独活6克 桂心5克 杜仲12克 续断10克 桑寄生15克 生姜6克

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熟地30克当归、白芍、山茱萸各15克

养血胜风汤(《医醇滕义》):生地15克 白芍9克 枣仁15克 川芎9克 桑叶9克 菊花6克 枸杞子15克 黑芝麻15克 五味子9克 柏子仁9克 当归10克 大枣十枚

济生橘皮竹茹汤(《济生方》):橘皮6克 竹茹6克 大枣4枚 生姜6克 麦冬12克 甘草3克 人参9克 茯苓9克 半夏6克 枇杷叶6克

宫外孕Ⅰ号方(山西医学院方):赤芍15克 丹参15克 桃仁9克,水煎服,每日2〜3次。

宫外孕Ⅱ号方(山西医学院方):赤芍15克 丹参15克 桃仁9克 三棱 莪术各6克

十划

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各30克 甘草15克 共为细末,煨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6〜9克,日三次。亦可用三分之一量作汤剂,水煎服,日二次。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桃仁10克 红花6克 川芎5克 当归10克 白芍9克 熟地10克

胶艾四物汤(《金匮要略》):当归12克 川芎6克 阿胶9克 炒艾叶6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0克 干地黄12克

胶艾汤(《金匮要略》):(与上方同)

益气导溺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泡参10克 白术10克 扁豆9克 茯苓10克 桂枝5克 炙升麻3克 桔梗4克 通草3克 台乌药9克

益阴煎(《医宗金鉴》):知母、黄柏各6克 龟板12克 生地9克 缩砂仁、炙甘草各3克

消风散(《外科正宗》):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炒苍术 蝉蜕 胡麻仁 知母 煅石膏各3克 生甘草 木通各2克 炒牛蒡子3克 水煎服,日二次。

调经汤(《妇科病中医治疗法》):丹皮9克 丹参9克 生地12克 黄芩4.5克 赤芍6克 黄柏4.5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赤茯苓9克 杜仲9克 当归9克 香附12克 延胡索6克 陈皮6克 甘草3克

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山药15克 阿胶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山萸肉9克 巴戟肉3克 甘草4.5克

通气散(《济阴纲目》):陈皮6克 苏叶6克 枳壳4.5克 木通5克

通乳丹(《傅青主女科》):人参 黄芪各30克 当归60克 麦冬15克 木通 桔梗各1克 猪蹄2个去爪壳,水煎服,日二次。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 川芎各5克 桃仁15克 红花15克 老葱三根 生姜15克 红枣7枚 麝香0.25克,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两沸,临卧服。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生地9克大黄6克(后下) 赤芍9克 丹皮6克 归尾10克 枳壳6克 桃仁12克 龟板10克

真武汤(《伤寒论》):茯苓9克 白术6克白芍、生姜、附子各9克

凉膈散(《和剂局方》):大黄、朴硝、甘草各600克 山栀、薄荷叶、黄芩各300克 连翘1200克 共为粗末,每服6〜12克,另加竹叶3克,蜜少许,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煎服。

凉胎饮〈《景岳全书》):生地 黄芩 白芍各6克 石斛 甘草 茯苓 当归 枳壳各3克

桂枝四物汤(《医宗金鉴》):当归 熟地川芎各10克 白芍15克 桂枝15克 甘草5克 生姜5克 大枣3枚。

桂附止带汤(《中医妇科治疗学》):附片9克 肉桂6克 续断9克 艾叶6克 茯苓12克 芡实10克 盐小茴6克 乌贼骨12克 金樱子10克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 茯苓赤芍 丹皮 桃仁各等分 共为未,炼蜜为丸,每丸2.5克,每日食前服1〜3丸。

栝蒌桂枝汤(《金匮要略》):栝蒌根6克桂枝9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水煎分三次服,取微汗。

起枕散(《济阴纲目》):肉桂6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川芎9克 丹皮6克 生蒲黄9克 五灵脂10克 延胡6克 白芷6克 没药6克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杏仁6克 桔梗5克 甘草3克 连翘10克 芦根15克 薄荷4克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桑螵蛸10克 远志9克 菖蒲6克 龙骨12克 人参10克 当归10克 龟板12克 茯神10克

十一划

清经散(《傅青主女科》):丹皮9克 地骨皮15克 白芍9克 熟地6克 青蒿6克 茯苓3克 黄柏2克 水煎服,日2〜3次。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当归10克 川芎6克 牡丹皮12克 黄连6克 生地15克 白芍10克 红花6克 桃仁10克 莪术6克 香附10克 延胡索9克

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当归9克白芍9克 生地12克 丹皮9克 黄柏6克 牛膝6克 制香附9克 黑豆10克 阿胶9克 红枣4枚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地骨皮15克 生地15克 龟板24克 牡蛎15克 阿胶15克 山栀子9克 地榆15克 黄芩9克 藕节15克 棕榈炭9克 甘草3克

清肝引经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当归、白芍各9克 生地12克 丹皮 山栀子 茜草 黄芩各9克 川楝子6克 白茅根 牛膝各15克 甘草6克

清魂散(《校注妇人良方》):泽兰叶10克荆芥6克 人参9克 川芎6克

清营汤(《临病条辨》):犀角2克 生地15克 玄参9克 竹叶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连翘6克 银花9克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西洋参5克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粳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统》):黄芩10克 石膏15克 北杏仁9克 贝母6克 瓜蒌仁6克 前胡9克 桔梗5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5克 半夏6克 生姜6克 枳壳3克

清热除痹汤(《刘奉五妇科经验》):金银花30克 威灵仙9克 清枫藤15克 海风藤15克 洛石藤15克 防己9克 桑枝30克 追地风9克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桑叶9克 石膏15克 甘草3克 人参2克 胡麻仁3克 阿胶3克 麦冬4克 杏仁2克 枇杷叶6克

银翘散(《温病条辨》):银花、连翘各30克 竹叶12克 荆芥12克 牛蒡子18克 薄荷18克 豆豉15克 甘草15克 桔梗18克 加芦根适量水煎服,日2〜3次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12克 黄芩6克 芍药6克 鸡子黄二枚 阿胶9克 先煮三药,去渣,阿胶烊化冲入并放入鸡子黄搅匀温服。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18克 桂枝9克 白芍6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黄芪当归散(《医宗金鉴》):黄芪、当归、人参、白术、白芍各15克 甘草5克 生姜5克 大枣三枚 猪尿脬一个 水煎服,日二次。

黄芪汤(《济阴纲目》):白术10克 防风9克 黄芪15克 熟地12克 煅牡蛎15克 白茯苓10克 麦冬9克 甘草5克 大枣4枚

麻黄四物汤(《医宗金鉴》):当归 熟地白芍 川芎各10克 麻黄 桂枝各5克 杏仁10克 甘草5克

麻仁丸(《证治准绳》):麻仁(研如泥)枳壳 人参 大黄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未通渐加丸数,不可太过。

理中丸汤(《伤寒论》):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各90克 蜜丸,每服9〜12克,亦可各10克水煎服。

渗湿消痰饮(《济阴纲目》):苍术9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甘草5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香附10克 白芷6克

鹿角胶丸(《医学正传》):鹿角胶10克 鹿角霜10克 熟地黄15克 川牛膝9克 白茯苓10克 菟丝子10克 人参9克 当归12克 白术10克 杜仲12克 虎胫骨6克 龟板20克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10克薏苡仁20克 黄柏 赤茯苓 丹皮 泽泻各10克 通草5克 滑石10克

健固汤(《傅青主女科》):人参15克 茯苓9克 白术30克 巴戟天15克 薏苡仁9克

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羚羊角0.3克 桑叶6克 川贝母6克 生地12克 菊花6克 白芍9克 茯神9克 竹茹6克 甘草3克 钩藤15克(后下)

蛇床子散(《中医妇科学》1979年版):蛇床子15克 川椒10克 明矾15克 苦参15克 百部15克

十二划

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5克 当归、川芎、白芍、桂心、莪术、丹皮各3克 甘草、牛膝各5克

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萸 当归 芍药各9克 川芎 人参 桂枝各6克 阿胶9克 牡丹皮 生姜 甘草各6克 半夏 麦冬各9克

温经摄血汤(《傅青主女科》):熟地30克川芎15克 白芍30克 续断3克 肉桂2克 柴胡3克 白术15克 五味子1.5克

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巴戟天12克 复盆子10克 白术10克 人参9克 山药20克 神粬6克

温胆汤(《千金要方》):半夏9克 竹茹9克 枳实9克 陈皮3克 生姜6克 甘草3克 白茯苓6克

滋血汤(《证治准绳》):人参10克 山药15克 黄芪15克 白茯苓(去皮)6克 川芎6克 当归10克 熟地15克

滋阴清燥汤(《盘珠集胎产症治》):生地15克 白芍12克 麦冬10克 知母6克 茯苓10克 条芩6克 葛根10克 橘红5克 炙甘草5克 竹茹6克 灯草3克

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熟地24克山萸12克 山药12克 茯苓、丹皮、泽泻、白芍各9克 柴胡6克 山栀子6克 枣仁9克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白术90克 白芍60克 防风60克 陈皮45克 可作散剂或丸剂。亦可用十分之一量水煎服,日2~3次。

趁痛散(《妇人大全良方》):牛膝15克 当归15克 桂心10克 白术10克 黄芪15克 独活15克 生姜5克 甘草10克 薤白5克 水煎服,日2〜3次。

紫苏饮(《本事方》):紫苏9克 陈皮6克大腹皮6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 川芎6克 人参9克 甘草3克

紫雪丹(《和剂局方》):石膏 寒水石 磁石 滑石各1500克 犀角屑 羚羊角屑 青木香 沉香 玄参 升麻各500克 甘草240克 朴硝5000克 硝石930克 麝香38克 朱砂90克 黄金500克 丁香30克 制成散剂,每服0.9〜1.5克,每日1〜2次。冷开水调下。

黑神散(《和剂局方》):黑豆20克 熟地15克 当归10克 肉桂9克 干姜6克 炙甘草6克 芍药10克 蒲黄9克

葛根汤(《伤寒论》):葛根12克 麻黄9克 桂枝6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十二枚 水煎分三次服

十三划

解毒四物汤(《沈氏尊生书》):黄连6克黄芩9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干地黄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连翘12克 葛根15克 柴胡6克 枳壳6克 当归9克 赤芍9克 生地12克 红花9克 桃仁9克 甘草5克

十四划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芍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枳壳5克 延胡索5克 五灵脂6克 丹皮6克 乌药6克 制香附5克 甘草9克

毓麟珠(《景岳全书》):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熟地24克 白芍12克 菟丝子9克 杜仲9克 鹿角霜10克 川椒6克

十五划

撮风散(《证治准绳》):蜈蚣6克 钩藤10克 朱砂2克 蝎尾3克 麝香0.2克 僵蚕9克 研细末,竹沥汁调下,每次1〜2克。

增液汤(《温病条辨》):玄参10克 麦冬10克 生地12克

鲤鱼汤(《千金要方》):鲤鱼1尾(500克重) 白术15克 白芍9克 当归9克 茯苓12克 将鲤鱼去鳞肠,用白水煮取汁,每汁二盏,入药末15克,加橘皮少许,姜9克,煎至七分,空心服。

十六划以上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9克 竹茹9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橘半桂苓枳姜汤(《温病条辨》):半夏10克 小枳实5克 橘皮5克 桂枝5克 茯苓块3克 生姜3克

薛一瓢滋营养液膏(《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女贞子12克 旱莲草10克 霜桑叶6克 黑芝麻20克 黄甘菊6克 枸杞子12克 当归身12克 白芍药9克 熟地15克 黑大豆15克 南烛叶6克 白茯神10克 葳蕤10克 橘红9克 炙甘草6克 沙苑蒺藜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