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气血学说

二、气血学说

气血学说是介绍精、气、血、津液相互的生化关系及其与脏、骨、筋、肌、脉生理病理方面的理论。

(一)精、气、血和津液

1.精化气:精是一切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有精,则有生命基础,通过生命活动,精可得以充实,并促使生命发育以及繁殖。在人体内肾主藏精,五脏六腑的精,都藏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精来源于气,也可以化生气。《管子•内业篇》,“精也者,气之精竟也”。精能化生气,即是元气。元气贮藏于肾,为气的根本。所以《难经•八难》说:“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问动气也”。

2.气主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布输,津液的生成、布输和排泄,都是气的推动作用。

气在入体内的运动称为“气机”,其运动形式分为升、降、出、入。气机在体内必须维持平衡协调。“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素问•经脉别论》)如果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去了平衡协调,谓之气机紊乱。气是人体各部位生理活动的动力,气机失调,则各种病变都可发生。

3.血主濡:血是人体的营养、滋润的物质。气的动力作用,必须有血为基础物质才得以维持。人体各脏腑、经脉、四肢赖血以濡养,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精神充沛。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即神气,是以气血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4.津润肌、液注骨: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运化而产生。其精微部份,随气血运行全身的称为津,不能运行而注于骨髓、关节、脏腑、孔窍之间的为液。

津随卫气运行体表,主营养润泽肌肉,膜理皮肤;液注于关节间、脑髓和脏器,起营养、润泽、补益作用。

津和液的布输也是以气化的推动。津在气化作用下,为防御外邪或适应天时环境而调节体温可变成汗。液在气化作用下,可转化为骨髓、脑髓、关节液以及脏腑和五官的液。津液通过气化作用,也可变成血液,液的废用部分也是通过气化作用而排出体外。

(二)气血与肺、心、肝、脾和筋骨

气和血是营养脏腑的,而气和血的来源及功能是受脏腑调节的。特别是肺、心、肝、脾等脏,《内经》有肺主气、心主血、肺藏血、脾统血的论述,筋骨是靠气血濡养的。

1.肺主气:肺主气,不仅是司呼吸之气,还主统协全身之气。

呼吸之气,是肺所司,而水谷之气即营气,也是经过肺的气化作用变化为血。水谷精气与呼吸之气合为宗气以司呼吸及运行血脉。经肺的作用和后天之气(宗气、营气)化生为真气,又称正气。而在后天之气中,肺呼吸的大自然之气是人体内气的主要来源。也可以说,气的来源补给靠肺。通过经脉的作用使真气不断发展而元气也从中壮健。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全身之气皆由肺来调节。气在人体运动的中心枢纽是在肺。肺主治节,也即气的出、入、升、降是由肺治理调节的。肺的宣发功能和升降功能,就是指对气的出入升降治节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是:一方面由肺所司的呼吸之气,来滋养和推动体内的气,一方面肺通过“朝百脉”,与体内各部份组织的联系而起调节作用。

2.心主血:《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指血在脉中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运行布输全身,以发挥其滋养作用。血脉也是心所主,《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指心对血脉的统属和调节作用。血脉又称经脉,是血之府,也就是说,所有的血脉皆通于心,受心统协而搏动。所以,血在血脉中流动,是通过心脏搏动传导于血脉到络脉、孙络而输送全身并循环不息的。

3.肝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因为肝是主疏泄的。所谓疏,指调节气机的升降运动,泄,是指升发。所以,肝需贮藏一定的阴血来制约肝阳的升腾以免过亢,以保证肝调节气机的功能。

肝藏血,体现在肝对人类全身血液的调节作用,在正常生理活动情况下,肝可依各脏腑器官及四肢活动需要调节血流量。当活动静止时,又归藏于肝。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有“故人卧血归于肝”之说。而肝对血的调节,也是赖其疏泄气机的功能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说,所谓肝藏血,实质是对血的调节作用。

4.脾统血:血的生化之源,来自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因此,脾气旺盛则血盛;脾气弱则血弱。脾对血有统摄、控制作用。血在血脉中运行,首先要赖气的推动和固摄。而气的物质基础来源于血,血来源于脾,所以血在血脉中的流量实际上是受脾所统制的。

总而言之,心主血,是对血液流动的推动作用,肝藏血,是对血液布输的调节作用;脾统血,是对血液的化生、统摄以及对血液流动的控制作用。

5.气血与筋骨:《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可见,筋骨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依靠气血濡养的。如果气血一旦衰弱,或因局部郁滞,气血运行不至其所,筋、骨都会产生病变。

筋和骨损伤后,需要气血供养才能再生。“便生气血,以接骨耳”(《理伤续断方》),说明了骨的再生,必须使气血旺盛。在筋、骨的再生修复过程中,不仅需要全身气血旺盛,局部的血脉也必须通畅,以保证气血能运行供养损伤的局部。因此,在治疗上必须使局部的血脉流通,要祛除瘀血。所以《疡医大全》有“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之论。筋和骨生理上依靠气血濡养,病理上的改变也往往是气血的紊乱。因而,对筋和骨创伤疾病的治疗,都是以调治气血为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