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四、经络、气功学说

四、经络、气功学说

(一)经络及其作用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纵行的干线,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罗网维络,无处不至。如此,将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筋、骨、皮肉等组织密切联系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

经络主要组成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等。经络在生理上通过经气的运行,联系内外上下,输布气血津液,调节机体的内外平衡,传递信息,抗御外邪。在病理上也是脏腑器官病变反应的途径,相互传变的途径。因此,通过经络的变化,可以诊察相关脏腑器官的病变。通过调整经络气机,也可以调整相应的脏脏器官的平衡协调,而达调和气血,抗邪治病的目的。

经络与筋、骨、肌肉和血脉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某一部位发生病变,通过调整与其相关联的经络穴位,就能调节内在的不衡达到协调一致。

(二)经气运行和气功

1.经气运行:气在人体的布输,除了血脉运送之外,主要是通过经络输送。经络之气运行又称“流注”,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如十二经脉的运行,任督脉的运行,都是有时间节律。寅时自手太阴肺经开始,卯时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注于手少阴心经,未时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申时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酉时注于足少阴肾经,戌时注于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注于手少阳三焦经,子时注于足少阳胆经,丑时注于足厥阴肝经,寅时又从肺经开始,周而复始。其中任脉和督脉又构成一个内在的循环途经,也即小周天“任督流注”。

经气运行主要是起调节功能。经气,实际上是一种信息载体,在经脉中形成信息流,并通过经和络对全身组织结构沟通信息。如果经气不足,或某一经络受阻,信息流通不畅,就会产生病变。而且,某一脏气不足,通过经气的调整引起与其相关联的脏气也紊乱。例如肺气不是,就相应引起大肠气机不畅而出现病变。

经气运行的规律与大自然变化规律,是相一致的,是人体的生物钟。根据这个规律,为调整经气运行的协调平衡,提供了时间和部位的准确性。因此,有子午流注及骨伤科的理论和诊疗方法。

由于经络与筋、骨、肌肉的密切关系。所以,在骨伤科临床上,某部位的病变,就可以依据经气运行的规律及其信息流的表现,进行诊断及治疗。

临床上,运用经气运行的原理进行治疗,有针灸、点穴的调整疗法,有用按摩推拿的经络调整法。

2.气功:由于经气在人体内是运行不息的,即营养机体的。因而,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保养气,运用气的能动性和能量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气的能动性及其来源,主要是呼吸运动及通过呼吸吸进大自然之气。呼吸运动是气的新陈代谢过程。所以,利用气的功能防病治病,主要方法是呼吸吐纳,以及随呼吸吐纳进行肢体、神志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整体内气的运行,达到调整机体的内平衡以提高抗病能力。历代称这种运动有:吐纳行气、导引、玄功、静坐、修道、参禅、定功、性功、内功、养生法、静坐法、止观法、六妙门、性中性、大圆满、大手印、真气运解法、移精变气法、大周天、小周天等。因其法而名,因其果而名各异。然其实质皆为一,近代人统此称为“气功”。

气功虽名目繁多,却都是用内向性锻炼法。也就是通过控制思维意念活动,主动运用自我意识的内向性,结合控制呼吸运动即调息,进行锻炼的。

意念活动是人脑的信息活动。这种信息一旦传到效应器官后,就会引起相应的生理活动。气功一方面利用定性定位活动肢体,呼吸吐纳的自控;一方面依靠意念的定向性或定位性自我锻炼的信号,诱导入静。这样,充分运用了“形、气、神”的统一性。通过意念活动与运行内气而治疗疾病。

气功原理研究目前正广泛进行,虽尚无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是自我调节疗法。气功训练入静时,基础代谢明显降低,体内生化系统稳定性加强,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肢体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肺的调整功能和贮能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得到加强。

在骨伤科方面,气功疗法自古就广泛应用。如古代的华佗五禽戏,现代的内功导引、经穴气功、小周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