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五、亡血

五、亡血

人体血液的耗失或消亡,称为亡血。包括衄血、呕血、咳血、便血、尿血、创伤等各种出血。

血为水谷之精微变化而成,与气相互为用,循环运行于经脉之中,环周不息,充润营养全身,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外伤出血造成血液亏虚,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淡白色;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所以头晕;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若大量出血,气随血脱,则面色苍白;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则手足厥冷;不能固摄肌表,则大汗淋漓;心失所养,神无所主,则为晕厥;舌体失养,则舌质淡白,脉道失充而现脉微细欲绝,阳气浮越外亡,脉见浮大而散,证情险恶。

外力所伤,轻者皮肉筋骨受损,可造成局部血肿及骨折;若多处受损或骨盆骨折,血液溢出脉外滞留组织间隙,离经之血越过一定限度,新生之血又得不到补充,则出现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爪甲无华,唇舌苍白,脉细无力等一系列血虚证候,即是亡血症。若皮破骨出,血液溢失于体外,出现上述亡血证候,亦称亡血症。内脏如肺、肝、脾、肾以及较大经脉受损,常常造成体内大出血,表现为气随血脱的危证,如救治不及,常常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