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六、其他常见的几种症状

六、其他常见的几种症状

(一)损伤昏厥的机理与辨证 由损伤引起意识障碍或丧失,属于昏厥范围,或称为昏厥,是以沉昏,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移时方苏为特点。

1.气闭昏厥:从高处坠下,头部或胸部遭受较重的打击,由于惊恐或外力直接作用,常引起气激,心窍暂时壅塞,可致卒然昏倒,不论救治与否,1〜2分钟,即可苏醒,没有后遗症。

2.气脱昏厥:多处外伤或一处外伤严重,亡血气无所附,或疼痛严重,耗损正气,或遭遇环境过冷过热,消耗真气,或搬运不当,再次使机体遭到损害,均可致气脱昏厥。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由表情淡漠渐致意识丧失,或由疼痛而卒然昏厥不醒。但凡气脱昏厥者,脉沉细,短时间内不易苏醒。

3.瘀滞昏厥:脑为元神之府,头颅外伤若颅内积瘀,元神受损而致昏厥。临床表现,首先是气闭昏厥苏醒后间隔一段时间,瘀血逐渐形成而再度进入昏厥,严重者四肢不收,或偏瘫,或口眼㖞斜。伤后瘀滞阻脉,可引起心痛,以致大汗淋漓,亡阳而昏厥;若伤后瘀阻肺络,则气机受阻,清气不入,浊气不出,宗气不能生成而致昏厥。临床上骨盆骨折及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一般在7~20日之间多发昏厥,由烦躁而进入意识不清,但不出现肢体症状。

4.气随血脱昏厥:气血是相互依存的。若大量出血,则气无所附,而随之外脱。血失气脱,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四肢,则手足厥冷;不能固摄肌表,则大汗淋漓。证见先出现烦躁,继之神随气散,神无所主,则发为昏厥。脉道失充,则脉微细欲绝;阳气浮越外亡,则脉见浮大而散,证情险恶。

(二)伤后发热的机理与辨证 伤后发热一般由瘀血、染毒及血虚所致。

1.瘀血发热:伤后组织受损,离经之血瘀滞体内,壅遏积聚,郁而发热。瘀血的轻重程度不同,发热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一般从第二天开始发热,最长不超过2周,伴随瘀血症状(肿胀、疼痛)的消减而消减。其特点是“温无寒热”。体温不超过38.5℃,患者本身无特殊冷或热的感觉。瘀血热个别亦出现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或脉症不一致的现象。《金匮要略》说:“病人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淤血也。”

2.感受邪毒发热:外力侵袭人体,皮肤破损后,污浊之物染触伤口,而致外邪侵入机体,可出现发热,或内有积毒,又遇外伤,内外合邪而发热;或因伤后血瘀气滞,经络壅塞,积聚成痈而发热。不论感受何种邪毒发热,初期均表现为外感证,即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不适,苔白微黄,脉浮数。若发热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壮热,口渴,出汗,烦躁,苔黄厚,脉洪大等里实证。此时病势顺转则脓肿破溃,发热渐退;若逆转可持续高热,导致毒邪攻心,昏厥而危及生命。

3.血虚发热:创伤早期,因亡血可导致阴血亏虚,阴不能制阳,虚阳外越而成血虚发热,证见日晡潮热,倦怠喜卧,面色无华,脉虚细等。损伤后期,若出现潮热自汗,舌体瘦,边尖嫩红,此为血虚阳浮,精髓亏耗而发热。

(三)损伤呕吐

1.瘀阻于上的呕吐:头部内伤,瘀血阻滞,气血壅塞,致升降失司而为呕吐,症见头晕,头痛,食后即吐,且多为喷射状呕吐。

2.气脱呕吐:亡血过多,气无所附,气机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逆作呕,临床证见心烦干呕,脉微细而散;或损伤严重,气脱昏厥发生时,由于胃失和降,亦可出现频频干呕。

3.肝气犯胃呕吐:跌仆打击,跳跃举重,闪腰岔气等,可造成肝气郁滞,肝木横犯脾土,脾胃受伤,胃气上逆,以致嗳气频繁,或作呕欲吐。

(四)伤后癃闭

1.经络瘀滞癃闭:严重的四肢骨折或脊椎骨折、脱位,或腹部损伤,或骨盆骨折,均可导致经络闭塞,膀胱气化功能障碍,使窍隧不通,而产生癃闭。大部分患者经过逐瘀活血治疗后,随着瘀血的消退,经络气血通顺,癃闭即可逐渐缓解;少数督脉损伤严重,合并下肢萎软的患者,则不易恢复。

2.津液亏损癃闭:损伤严或亡血证,由于疼痛剧烈,精神紧张,或阴液大耗,水源枯竭,可造成暂时癃闭,证见下腹不胀,无尿意。

3.尿路破损癃闭:患者阴部肿胀,并有青瘀斑,尿道口有血迹,证见尿频尿急感,但解不出小便,小腹部膨隆,或腹不膨隆而肿胀压疼(此为膀胱破裂尿外渗所致)。

4.下焦湿热癃闭:患者长期患癃闭不愈,或卧床日久,膀胱气化功能欠佳,可致湿热之邪蕴结膀胱造成癃闭。证见尿急、尿频、小腹胀痛,或小便赤热,尿中带血。

(五)伤后便秘

1.瘀血蓄结便秘:胸腹、脊柱、骨盆等损伤,或四肢多处损伤严重者,往往瘀血内停,继发气滞,因而肠道传导功能失常而致便秘。临床常见伤后腹痛腹胀,腹中坚实,疼痛拒按,按之痛甚,舌质红,苔黄厚而腻,数日不解大便等症状。

2.血虚肠燥便秘:伤后失血过多,或伤久阴液耗损,可致血虚肠燥而便秘。证见面色苍白,唇淡舌淡,苔薄,脉沉细弱,大便秘结;或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一般腹不胀,无压痛,左下腹可触到燥屎之硬结。另外,发热伤津,或汗出伤津,亦可导致便秘,均属阴液亏损所致。

3.气虚失运便秘:损伤后期,由于长期卧床,中气不足,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便秘。证见食欲不振,胃纳甚少,精神倦怠,便意甚弱,排便乏力,而大便并不干结。

(六)伤后痿软麻木 痿软是指筋骨痿废失用,肌肉消瘦无力,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麻木是指肢体知觉减弱或丧失。《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说:“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麻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小虫乱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之状。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感”。根据病因,可有下列三种:

1.经络瘀阻:伤后瘀血肿胀严重,或骨折脱位移位,或治疗手术不当,或夹板固定欠妥。《素问•逆调论》说:“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经络既阻,荣卫之气不通,轻则局部痿软麻木,或暂时痿软麻木;重则不仁,经久难愈。

2.气血亏虚:气有温煦、熏肤、充身、泽毛的功能,血有营养、滋润、灌溉一身的作用。若损伤后耗血伤气,或久病气血亏虚,均可导致肢体麻木。《景岳全书•非风》说:“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另外,气血亏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可产生各种痹证,疼痛麻木,严重者瘫痪不用。

3.肢体废用:筋骨关节以刚为正,以柔为顺,以用为常,若损伤后,患肢固定时间过长,或卧床过久,或缺乏锻炼,久之则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关节强直,甚至痿软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