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望诊

一、望诊

骨伤科的望诊,除了对全身的神色、形态和舌象应作全面的观察外,对损伤的局部及邻近部位一般釆用与健肢对比观察和动态观察(即功能活动的观察),必要时要用器具测量,通过望诊一般可以初步确定损伤的部位、性质和损伤的轻重。

(一)望全身 观察患者全身各部分情况为诊断的第一步。当医者与患者接触时,从患者的形态、面部表情与气色,都可以了解到与病情有关的资料。望诊的范围极广,有关神色、形态、舌象、目、耳、鼻、口、咽,以及痰液、大小便均在观察之列。而重点在观察神色、形态和舌象的变化。

1.望神色:首先察看面部的神色的变化。如无明显改变者,伤势较轻;如表情痛苦,精神萎顿,是伤情较重的表现。对重伤病员必须观察神志是否清醒,若患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目暗睛迷,瞳孔缩小或散大,呼吸微弱,多属危急重症,不是气脱便是血脱;若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则属危重。

2.望舌: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诊家直诀》说:“舌得胃气之熏发,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凡察舌须分舌苔、舌质,舌苔虽恶,舌质如常,胃气移浊而已”。就骨伤科而言,舌苔黄厚是伤后内有瘀血,六腑不通之征;苔生芒刺则为瘀闭久而深,已伤津液;若舌光无苔,质嫩红者,为气机不通,阴亏虚热外露;舌质红淡是血虚;舌质紫红是血热;舌质色青或有青紫点者是内有淤血。

3.望形态:肢体受伤后,多出现形态的改变,随之会出现功能活动的障碍,并出现一些特有的被动姿势。因此,伤后的形态、姿势和动态变异处,就是所伤之处。各个部位的损伤都有其特有的异常姿势和动态,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就能为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如颞关节脱位,口张而不能闭合,不断流涎,肩关节脱位出现方肩,上臂呈外展位,健侧手托患肢,头向健侧歪斜;胸部损伤的患者身体伛偻,常用一手或两手抚着伤处;腰部扭伤常是“蹓肩、歪腰、努臀”;下肢骨折常侧面而卧,下肢脱位常侧卧屈腿等等。

(二)望局部 首先使伤肢裸露,采用与健侧对比的方法,识别其变异,必要时用器具测量,观察患肢功能障碍和出现形态异常。

1.望畸形:骨折或脱位后,一般出现明显的畸形。伤后肢体短缩而有明显横错位者,多是脱位;肢体短缩而弯曲者,多是骨折;骨折后呈现的畸形和姿势易于改变,而脱位后呈现的畸形和姿势不易改变。不少的骨折和脱位,都有典型的畸形。如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错位的畸形;股骨颈骨折一般出现腿短、内收、外旋、膝直伸的畸形;髋关节前方脱位出现大腿延长、外旋、外展,髋关节后脱位出现大腿短缩、内旋、内收、膝屈曲。

2.望肿胀及皮色:损伤后肿胀的轻重与损伤的轻重成正比,损伤轻则肿胀轻,损伤重则肿胀甚。一般筋伤肿胀轻,骨伤肿胀重,脱位较骨折肿胀轻,而较筋伤肿胀重。肿胀最甚处,多是损伤最重处。不变色的肿胀多是新伤,有瘀斑的肿胀多为伤已数日,青瘀斑边缘出现黄色,一般为伤后10日以上。凡有青瘀斑的肿胀都表明损伤比较重,多为骨折。肿胀而皮色发红发热,侧表明合并热毒结聚。

3.望肢体运动功能:一般筋伤轻者,运动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伤筋重者,在忍痛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大部分的功能运动。骨折和脱位其运动功能则基本丧失。通过观察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可判断损伤部位以及痛在筋还是在骨,并且可以通过连续观察发现病情的恢复及进展情况。

4.望伤口:新鲜创伤,要看伤口的大小、深浅及形状,伤口边缘是否整齐,有否污染及异物。辨别伤口是由外向里所伤,还是由里及外所致。还要注意伤口出血情况,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血,是流血还是渗血。陈旧伤口也要看伤口的大小、深浅及分泌物的情况,观察伤口是否有腐肉及异物,同时注意肉芽的生长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