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三、核磁共振

三、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成像技术是近10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检测的是原子核水平的大量信息,对人体不致产生危害,可将人体某一段的整体各部信息号在不同方位检测,获得整体各部位的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然后复制成不同断面(横切面、矢状面、额状切面等)的图像(称为NMR-CT),在人体疾病的诊断方面,较X线、CT更为优越。但它成像需有强大的静磁场和脉冲交变磁场,不宜用于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和金属假体等植入物的病人,对新近曾发生心肌梗塞和有癫痫病史的病人也不宜使用。目前它对胎儿的生物效应尚未了解,故对妊妇暂不宜用。

核磁共振在骨科的应用,目前主要通过骨与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脂肪、肌腱等组织间信号强度的对比,来显示骨的轮廓,某些骨肿瘤(如巨细胞瘤)和炎症的弛豫时间增长,从而对这类病变的诊断和判断疗效有帮助。但目前它尚未能分辨骨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