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三、常用手法

三、常用手法

1.拔伸 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端和近端,对抗用力牵引。手法开始时,可按肢体原来的体位先顺势用力牵引,然后再沿着肢体纵轴对抗拔伸(图4-1)。用力要轻重得宜,持续稳准。适用于骨折脱位而有重叠移位或筋络挛缩。

2.旋转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手法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图4-2)。

3.屈伸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图4-3)

4.横挤 病人有侧方移位时,术者借助掌、指分别按压远端和近端横向用力夹挤,(图4-4)。

5.分骨 有两根以上并排骨骼发生双骨折,且两骨靠拢移位时,术者可用拇指与食、中、环三指,构成钳形在两骨之间用力钳夹,使两骨分开(图4-5)。适用于桡骨、尺骨、掌骨、跖骨骨折等。

6.折顶 对肌肉发达而又重叠的横形或斜形骨折,有时一侧骨膜已断裂,另一侧骨膜尚完整,如用拔伸手法纠正重叠移位,就比较费力。可应用折顶手法:在原折断处加大成角,然后反折回来。使两断端相对而复位(图4—6)。但这一手法,操作时要仔细,以免骨锋损伤组织。

7.回旋 术者一手固定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按移位途径的相反方向回旋复位(图4-7)。施行逆向回旋手法要注意: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方向,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这一手法适宜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或背向重叠移位斜面骨折。

8.纵压 在横形骨折复位过程中,为了检查复位效果,可由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让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稍向左、右、上、下摇摆远端,术者双手可感觉到骨折的对位情况,然后沿纵轴方向挤压,若骨折处不发生缩短移位,则说明骨折对位良好(图4-8)。

9.分筋 用手指尖压在患部穴位、痛点或肌肉筋结处搓按或点按(图4-9),手指移动幅度要小,用力由轻到重,直达组织深处。

10.拨络 用指腹或掌在皮肤上来回搓摩,盘施搓摩,用力较浅(图4-10)。

11.理筋 用拇指和其余各指构成钳形,插入肌肉间隙,沿直线或弧形运推。用力较深(图4-11)。

12.弹筋 用拇指和其余各指,构成钳形,用力捏拿起某一条肌肉或肌腱,然后放松弹回原位(图4-12)。

13.推法 用手指前端、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和掌根部,在受损的部位或穴位上,上下左右推动。可分为单手推法、双手推法、八字分推法、虎口推法和掌根推法五种(图4-13)。推时手掌或指腹应紧贴于病变部位的皮肤,着力均匀地推动,推至皮肤发红、发热为度。

14.拿法 用手指相合用力作用于患者肌腹的一种方法。用指腹的力,将受损组织向上提拿,使受损的组织呈半圆型,然后突然放松,由轻到重,指力达到深层组织,重复数遍。一般在提拿时,方向应与肌腹垂直,也就是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图4-14)。

15.按法 医者用手指、手掌、拳、肘按压身体病变部位。手法可分为手指按压法、屈指按压法、屈肘按压法。一般先轻后重,并以颤动作向组织深部按压,以病人感到深部组织有酸、胀、麻感为宜(图4-15)。

16.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于病人旳体表,轻揉地来回作抚摩动作。摩法的种类繁多,一般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但根据按摩的路线也可分为:直摩法、横摩法、揉摩法、斜摩法和束带摩法。因此,在施行手法时,医者肩部要放松,肘关节微屈,腕部维持在伸直位,摩动肘发力在肩,由肩至肘至手,手贴于皮肤,动作灵活,轻缓柔和(图4—16)。

17.揉法 医者用手或前臂,在病人肢体部位回旋揉按,使其皮下组织随手而旋动。常用的手法有掌揉法、肘揉法、指揉法、前臂揉法(图4-17)。

18.摇法 以关节为轴,使之被动地旋转、回旋、摇动和屈伸等动作。摇的幅度由小到大,直至最大可能的限度。但应注意,骨折或脱位及急性肌肉撕裂伤,禁用此手法。常用的摇法直摇肩、摇髋、摇踝等法(图4-18)。

19.㨰法 用小鱼际和五、四、三掌骨及其掌指关节部分,着力于病人一定的部位上,使腕关节作屈伸外转的连续活动,带动着力部位的运动称为㨰法(图4-19)。㨰法作用力大且深透,接触面较广。适用于肩背、腰臀和四肢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20.拍击法 用虚掌拍打体表,称为拍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或特制的拍击棒叩击体表,称为击法。此二法动作相似,可归为拍击一法(图4-20)。拍击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和下肢等部位。对风湿疼痛,感觉减退,肌肉痉挛等症,可用本法配合治疗。

21.抖法 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远端,微用力牵引,并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称为抖法(图4-21)。

22.扳法 以一手扶住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用力扳动关节,称为扳法。使用扳法时,用力要稳,动作要缓和,两手配合要得当。腰部斜扳,在病人肌肉放松,无紧张感时进行,方易成功。扳法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纠正肢体关节畸形的作用。多用于陈伤、劳损、骨与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新伤筋出槽、筋位不合者,亦多选用(图4-22)。

23.点穴法 以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深点,称为点穴法。陈伤痛点准确者,可直接点压痛点。临床上多结合病情,根据经络循行,选择穴位配合治疗。有通利经络的作用。多用于陈伤,劳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