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内治法

一、内治法

骨伤科内治法,是以四诊八纲为依据,通过服药使局部与整体得以兼治。一般以三期分治为基础,再根据病人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损伤的轻重,受伤的部位及新伤陈伤等,进行辨证施治。三期分治,即初期宜破,中期宜和,后期宜补。但这种破、和、补的治疗原则,不能截然分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活血与理气、治伤与扶正。

(一)初期治法 《辨证录》说:“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祛,瘀不去则骨不接也。”因此,对损伤初期有淤者,宜采用攻利法。常用方法如下:

1.行气消瘀法:为消散疏通气血结滞之法。适用于损伤初期,气滞血瘀,但无里实热证,不必攻下者。代表方剂有:

(1)以祛瘀为主,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见后附表)。主治损伤血瘀。失血较多者及体弱者慎用。

(2)以行气为主,如复元通气汤(《伤科汇纂》,见后附表)。主治打扑损伤,气滞作痛。气虚者慎用。

(3)行气与消瘀并重,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见后附表)。主治腹部损伤,蓄血疼痛。对年老体弱、气血虚衰、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禁用或慎用。

2.攻下逐淤法:为攻逐体内淤血留滞之法。适用于损伤初期,内伤蓄血,大便不通的体实病人。代表方剂如大成汤(《外科正宗》见后附表)。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主治跌扑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体虚及胃肠功能紊乱者禁用或慎用。

3.清热凉血法:为清营凉血止血之法。适用于损伤初期,血热错经妄行,或瘀肿发热,或创伤感染,或火毒内攻,或热邪蕴结。代表方剂如下:

(1)以清热凉血为主,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三钱 生地五钱 丹参 连翘各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竹叶心一钱 水煎服。主治创伤或骨关节感染后,温热之邪入营内陷,症见高热烦渴,谵语发斑,舌绛而干者。里无实热者禁用。还应注意防止寒凉太过,引起瘀血内停。

(2)以凉血止血为主,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或四生丸(《妇人良方》)。

十灰散: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根 栀子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每服10~15克,温开水下。用鲜藕汁或鲜萝卜汁调服更佳。主治损伤所致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创面渗血等。无出血者禁用。

四生丸: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 水煎服。或将生药捣汁服;或为丸,每次服6~12克,每日3次。主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吐血或衄血。无血热者慎用。

(3)以清热解毒为主,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金银花三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 水煎服,每日1~3剂。主治附骨疽初起,开放性损伤创面感染初期。伤处无感染趋向者禁用。

4.补气摄血法:为补气固脱之法。适用于创伤失血较多,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烦口渴,冷汗自出,神疲眩晕,脉细数无力或芤,有气随血脱、血随气亡之兆者。代表方剂如独参汤(《景岳全书》)或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独参汤:人参一两 水炖服。主治失血后,气血虚衰,虚烦作渴,气随血脱之危症。本方仅供急救使用。必要时还当结合输血、补液等。

当归补血汤(见后附表),主治血虚发热,以及大出血后,脉芤,重按无力,气血两虚。损伤初期气滞血淤禁用。

5.发表散瘀法:适用于跌打损伤初期,兼有表邪者。根据“伤后易感寒”的临床经验,凡新伤多从表治。代表方如疏风养血汤(《伤科补要》)。

荆芥 羌活 防风 川芎 天花粉 白芍 秦艽 薄荷 当归 红花 水煎服。主治损伤后复感风寒。

(二)中期治疗 损伤诸证,经初期治疗后,症状一般有所减轻,病情逐渐好转。再根据或内伤气血、或外损筋骨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治法如下:

1.和营止痛法:为和营止痛、祛瘀生新之法。适用于损伤经早期消、下、清等法治疗后,瘀血未尽,气机不畅,肿痛未除。代表方剂如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赤芍 当归尾 川芎 苏木 陈皮 乳香 桃仁 续断 乌药 没药 木通 甘草 水煎服。主治损伤瘀血肿痛。

2.接骨续筋法,为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之法。适用于损伤之后,经早期治疗,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瘀肿消散,以接骨续筋为主者。其代表方剂如续骨活血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当归尾 赤芍 白芍 生地黄 红花 地鳖虫 骨碎补 煅自然铜 续断 落得打 乳香 没药 水煎服。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无筋骨损伤者慎用。

3.舒筋活络法:为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之法。适用于骨折、脱位、伤筋,经早期治疗后,气血凝滞未畅,而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者。代表方剂如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见后附表)。主治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关节活动不利者。损伤初期,血瘀生热及创伤感染者禁用。

(三)后期治法 后期主要以补为主。常用有以下四法:

1.补气养血法:为补益气血以濡养筋骨之法。适用于损伤后期,气血亏损,筋骨萎弱者。代表方剂如下:

(1)以补气为主,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主治损伤后期,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肌肉消瘦,溃疡日久未愈。

(2)以补血为主,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川芎 白芍 当归(酒浸炒) 熟地各等分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损伤后期血虚之症。脾胃虚寒者忌用。

(3)气血双补,如八珍汤(《正体类要》)。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一两 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损伤中后期气血俱虚者,或创面脓汁清稀,久不收敛者。气滞血瘀者禁用。

2.健脾益胃法:为健运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之源之法。适用于损伤后期气血亏损,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者。代表方剂如健脾养胃汤(《伤科补要》)。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芪 白芍 陈皮 小茴香 山药 茯苓 泽泻 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损伤中后期纳差,脾胃虚者。中焦有实热,腹胀满者忌服。

3.补益肝肾法:为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法。适用于损伤后期、筋骨虽续,肝肾已虚,肢体功能尚未恢复者。代表方剂如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熟地 当归 牛膝 山萸 茯苓 续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 水煎服,每日1剂;或制成丸服。主治损伤后期肝肾虚损,筋骨萎弱。损伤初期体壮者禁用。

4.温经通络法:为祛除寒湿之邪、温通经络之法。适用于筋骨损伤之后,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侵袭经络,留而成痹,遇天气阴雨即酸痛者。代表方剂如麻桂温经汤(《伤科补要》,见后附表)。主治损伤之后,风寒客注而痹痛。阴虚内热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