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十六、指骨骨折

十六、指骨骨折

指骨,又名竹节骨,共14节,为较小的管状骨,每节指骨的近端称基底部,远端称头部,基底部与头部除末节指骨远端外,均有关节面覆盖。指总伸肌腱附着末指指骨基部的背侧,指深屈肌腱附着于末节指骨基部掌侧,指浅屈肌腱附着于中节指骨的中部掌侧;骨间肌起自掌骨中部,附着于近节指骨掌侧,蚓状肌由指深屈肌膜和近节指骨背侧面。这些肌肉的牵拉,常是骨折移位的原因。

〔病因病机〕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指骨骨折,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呈横断或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为远端遭受撞击,暴力传导致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近节指骨骨折、中节指骨骨折和末节指骨骨折。

1.近节指骨骨折:较常见,多为间接暴力指骨远被撞击,暴力向上传导而致。直接暴力如近指节指骨局部被重物压砸,也可发生骨折。骨折后,远端骨折因受骨间肌、蚓状肌的牵拉常向掌成角移位。

2.中节指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产生。骨折线在指浅屈肌止点之上时,骨折常有背侧成角移位,如骨折发生在屈指浅肌止点之下时,则骨折端多向掌侧成角移位。但骨折移位不多。

3.末节指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砸伤所致,如打击或挤压伤,骨折多呈粉碎型。且常合并软组织破裂为多。因末节远端无肌肉附着,骨折移位不大,基部由于有伸、屈肌腱附着,若为基部背侧撕脱骨折,小骨片受伸指总肌腱牵拉而向上移位,由于屈肌腱的牵拉而形成锤状指畸形。

〔诊断〕

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压痛明显,骨折附近关节功能丧失,有移位的近节、中节指骨骨折均可摸到明显畸形,末节指骨折,若为开放性时,不能摸诊,可根据外伤史及损伤情度作出诊断,拍摄正、侧位X线片,以助确诊。

〔治疗〕

对于指骨各型骨折的处理,必须正确整复对位,不能有成角、旋转、重叠错位畸形,否则造成手指功能障碍。在整复固定时,既要充分固定,又要适当活动。固定骨折时,一般将其附近关节处于屈曲位,有利于骨折复位,并防止关节囊挛缩,但未受手指不能固定,以保证各指及关节经常活动。开放性骨折,要争取伤口一期愈合,同时也要注意骨折正确整复的原则。指骨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治疗。

1.整复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麻,术者操作拔伸和对抗牵引。

(1)近节和中节指骨骨折:使伤指处于屈曲位,术者以左拇、食指夹执伤指基部两侧或掌指关节处作对抗拔伸,右手中、环、小指紧紧握住伤指远段用力牵引,并稍为左、右移动,然后再以右拇、食指分别置于骨折的背侧面和掌侧面,根据骨折向掌或背侧成角移位情况,挤压骨折部,使之与近段对合复位,矫正骨折的成角和侧方移位。

(2)末节指骨折;骨折移位不大,可不复位,基部背侧撕脱骨折,可用小夹板外固定。如末节指骨粉碎性骨折,其折块较小,且合并开放性损伤时,在清创缝合伤口前,需将游离碎片切除,以免将来指端疼痛。

2.固定:指骨骨折的固定,可用小夹板,其长度相当于指骨,不超过指间关节。先在原成角部放一薄毡垫,以细条胶布固定,掌、背侧各放一小夹板,然后用小细条胶布固定。如为小斜面型骨折有轻度重叠或成角移位时,尚可在指骨两侧加用小毡垫,并用侧方小夹板固定。掌、背侧成角移位的近、中予指骨,也可用铅制丁字铅板功能位外固定。

各部指骨骨折,固定约3〜4周,待骨折到临床愈合,方可拆除夹板,在固定期间,应注意观察伤指的血运及肿胀情况,如发现指端肿胀及疼痛较重,应松解固定胶布条,重新粘贴,使其松紧度适宜。

3.功能锻炼:骨折一经固定后,凡未固定的关节应尽早作主动活动功能锻炼,练功与上肢骨折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