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编者的话

《中医药学概论》一书,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的顺序看,它是普通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深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包括除绪论、附录外,主要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学概述、方剂学概述、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等十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能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则按教材各章内容统一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掌握”为重点内容。第二级“熟悉”为次重点内容;第三级“了解”为非重点内容。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宜按此三级要求,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分别主次,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结合复习思考题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提髙自学效果。本课程计划安排自学120学时,面授30学时,详见各章学习进度安排项内。

任何学科要建立科学理论,都必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当然也不例外。中医学把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结合起来运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并凭借这一成功的思维方法,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上升为一般规律性的认识而形成理论,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因此,中医学的理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理论。假若学习中医和从事中医专业的人们,不遵循中医理论体系,不学习、不研究中医的思维方法,不运用中医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是掌握不了这门科学的。假若把中医理论只停留在纸上和嘴上,不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理、法、方、药,不从临床疗效上理解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也是掌握不了这门科学的。从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吸收现代医学的知识)能否促进中医的发展,则应以是否符合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准则来检验其得失。对初学中医者来说,先把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弄清楚是十分重要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正确处理继承与发扬的关系,紧紧围绕“培养临床中医师”这一目标。凡属与中医临床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予以详尽论述;凡有益于建立中医临证思维方法的学术观点,则反复阐释。本书在写法上,力求简明扼要,朴实无华,为学习与领会中医学的理论和知识提供阅读上的方便。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编辑室的主持下进行的,从选题、设计到取材和写法,经过反复推敲而成。在本节編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医同道刘广洲、韩世湧、王琦、王立等同志的鼓励与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写时间匆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