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肺、大肠

(二)肺、大肠

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称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因肺叶娇嫩,易于受邪,古又有“肺为娇脏”之称。肺于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治节,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其经脉为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是指人一身之气均为肺所主;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呼吸之气;一是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与呼吸功能有关。肺司呼吸,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浊气,以促进宗气的生成,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由肺所主。它主要体现在宗气的生成方面。中医学认为:宗气的生成,主要靠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因而,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此外,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在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上。肺的呼吸,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一,它对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说人之一身血脉,均朝会于肺,并通过肺气的调节和敷布,输布于全身。《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中医学认为,血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心气推动,是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而心气又有赖于肺气的敷布。正如《医学真传》所说:“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肺主治节,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有辅佐、协助之意,“治节”,就是治理、调节。这句话是说,肺有协助、辅佐心对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具有治理与调节的作用。故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中说:“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以调节全身的气机升降;二是肺主气,通过肺对宗气的生成、输布的调节,以助心气,推动和调节血的运行;三是通过肺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调理全身津液的输布、运行与排泄。由此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如若肺主治节功能失常,则宗气生成无源,布散无力,从而血行失序,津液失调。

(3)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宣发肃降,是说肺气具有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以及向下的清肃与通降的作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二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三是将水谷精微与津液,布散全身。故《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若肺失宣发,可出现胸闷喘咳、鼻塞、无汗等症。

肺主肃降,是指肺以清肃下降为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一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可将肺吸入的清气及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若肺失肃降,则可出现气喘、咳痰、咯血等症。

肺的宣发与肃降,相反相成,即对立又统一,没有正常的宣发,则不能很好地肃降,反之,肃降不利,亦可影响正常的宣发。肺有宣有降,方可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使气血津液布散周身,濡养皮毛,使水液下输膀胱,而无水湿停滞之患。若宣降失和,就会出现“肺气不宣”、“肺失肃降”或“肺气上逆”等病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通调水道 肺在人体水液的代谢中,起着疏通与调节的作用,习惯上称为“通调水道”,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也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宣发则使水津四布,腠理开合,汗液排泄;肃降则使水液下输膀胱,经肾之气化,排出体外。正是由于肺有这种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若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则可因水湿停聚而生痰生饮,甚至发生水肿等症。

〔肺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为人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毫毛等组织,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抗御外邪等功能。由于肺主气,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故《素问》中有“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的论述。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緻密,毫毛润泽,汗孔开合正常,邪气难以侵入。若肺气虚弱,则卫外之气不足,肌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若肺气虚弱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憔悴枯槁,出现自汗或无汗的病症。同时,肺外合皮毛,故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闭塞,亦可影响到肺,而致喘逆等肺气不宣的病理变化。

(2)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相联,为呼吸之门户,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嗅觉作用,有赖于肺气和,呼吸利,故《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正由于鼻为肺窍,所以肺有病变,则可见鼻塞、流涕、嗅觉异常等症。而外邪袭肺,亦多从口鼻而入。

涕为鼻内的粘液,有润泽鼻窍之功。鼻为肺窍,涕为肺之液。若肺部有疾,则鼻窍不利,涕液失常,如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鼻涕黄浊,肺燥则鼻干少涕等等。

(3)喉为肺之门 咽喉是呼吸的门户,又主发音。喉为肺系,肺之经脉循喉咙,故喉的通气与发声功能均与肺有关。肺主气,而声由气发,故前人有“肺为声音之门”的说法,若肺气充足,则喉的功能正常,而声音洪亮;若肺气虚弱,则声音低微;若肺气闭塞,则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的病症。

(4)在志为忧 中医学认为,忧与悲的情志变化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因肺主一身之气,忧悲二志,伤精耗气,故多影响肺的功能。反之,当肺气虚时,则易产生悲伤与忧愁的情绪。

〔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肺气通于秋 肺气通于秋,是说肺与秋季的气候有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通于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此说明肺与秋天的气候相应。秋为燥金,内合于肺,故脉多呈浮象。若逆于秋气,则多见肺疾,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2、大肠

大肠居腹中,于五行亦属金。其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络于肺,与肺相表里。其主要功能为传化糟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即承传下导之意;变化,乃是将糟粕变化为粪便。大肠承受小肠泌别清浊后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有用之津,使粪便成形,经肛门(亦称“魄门”)排出体外。因大肠于传变过程中,有吸收水份的作用,故前人有“大肠主津”之说。

大肠的传导功能,是胃腑降浊功能的继续,又与肺金的肃降功能相关。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说:“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此外,大肠的传导作用,还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故有“肾司二便”之说。

3、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亦有益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使肺失肃降,而现胸满喘咳之症。如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秘结;若肺气虚弱,运行无力,可出现气虚便秘,或固摄无权,可见大便溏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