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奇经之所以称“奇”,一是奇经独立于十二经脉之外,不受十二经支配(“不拘于经”);二是无直接配合的脏腑;三是无表里配偶之经。奇经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脉,所以又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中除任、督二脉有专有的俞穴及任、督、带有独立地循行径路外,其余五经(带脉亦无专有俞穴)均无自身的俞穴,也无独立循行径路,而是主要依附于十二正经之中循行,有的奇经本身,就是十二正经的分支,如阴跷脉、阳跷脉,分别是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分支。所以,元·滑伯仁等医家将具有专有俞穴的任、督二脉并入十二正经,合称十四经。

任、督、冲三脉均起自胞中,又同出于会阴之后,任脉行于前,督脉行背,冲脉并足少阴肾经挟脐而上,其中任、督二脉上行至头,交接于唇内;冲脉分支在背脊中与督脉相会合。所以任、督、冲三脉,始则一分为三,终则三合为一。八脉中,除带脉起于季胁,环腰一周外,任、督、冲三脉均起于胞中,终于头面;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均起于两足,终于头项。因此,八脉(除带脉)都汇聚于头部。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①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阳维维系于阳经,联络所有的阳经,阴维维系于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带脉环行于腰部,沟通循行于腰部、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于上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则总督诸阳经;任脉则汇合诸阴经。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③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 督脉

1.循行部位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人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

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图17)

2.基本功能

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其次,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的联系。

(二)任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图18)

2.基本功能

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任,又与“妊”意义相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三)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与足少阴之大络同起于肾,向下从气街部浅出体表,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图19)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意思。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冲脉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

(四)带脉

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图20)

2.基本功能

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脉。

(五)阴跷脉、阳跷脉

1.循行部位

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

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呲,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图21)

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髮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图22)

2.基本功能

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古人还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

(六)阴维脉、阳维脉

1.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图23)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图24)

2.基本功能

维,有维系的意思。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