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四节 十二经别

第四节 十二经别

一、概说

经别是从十二经分(别)出的经脉,是另有自己的循行径路的正经,因而属于十二正经范围之内。经别虽属于正经,但它与正经分支不同:正经分支(支脉)从本经分出后,不再复归于本经;经别则不同,阴经经别在循行一段经路后,与相表里之阳经经别相合,最终归于阳经经别之本经,而不回归阴经经别之本经。如足少阴经经别最终合于足太阳经经别,二者再共同归于足太阳经经别之本经——足太阳经。

十二经别在人体中循行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离、入、出、合”四个字。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循行四肢处(多在肘膝以上)别出(离),再深入胸腹腔内部(入),然后外出肌表(出),上行于头面;在头面处,阴经经别入合于相表里之阳经经别,阳经经别再回归于本经(合)。这就是十二经别的“离、入、出、合”或称“离、合、出、入”的循行规律。由于每一对表里经别有一合,故十二经别共有六合。

二、经别的作用和意义

由于有的十二经别循行部位是十二经脉循行所不及之处,所以十二经别在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都是对十二经脉的重要补充: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经别相并而行,并经过相为表里的脏腑,在浅出体表时,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共同注入阳经经别之本经。因此,有加强表里经脉相互联系的作用。

(2)加强了体表、四肢与体内、脏腑之间的向心性联系 由于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循行于四肢部分别出,进入体内后又是向心性走行,因而加强了经络的由外而内的联系。

(3)建立了六阴经与头面的联系 六阴经,除足厥阴经外,均不上行于头面,而十二经别不仅六阳经经别循行于头部,而且六阴经经别亦上达于头部。足三阴经经别在合入阳经经别之后上达于头;手三阴经经别,均经喉咙而直接达于头面部,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的理论奠定了物质基础。

(4)补充了某些疾病的辨证,扩大了十二经脉主治范围 由于十二经别的循行部位弥补了十二经脉所不到之处,因而对某些疾病的准确辨证定位,提供了启示和理论依据。如头痛,三阴三阳经均有头痛,但三阳经和厥阴经的经脉直接行于头部,而三阴经经脉并不走行于头部,为什么仍会有头痛呢?这是因为三阴经经别分别入合于与已相表里之阳经经别,最后归于阳经,借阳经经脉抵达于头部,因而三阴经病变也会引起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后来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如许叔微、李杲、朱震亨等都有关于三阴头痛的论治。李杲说:头痛“亦有三阴三阳之异”,朱震亨说:“诸经气滞,亦作头痛”。因此,头痛一证,不限于三阳经和厥阴经,这是经别等在起作用。

十二经别还扩大了经络穴位的主治范围。如足太阳经脉并不到达肛门,但该经经别却“别入于肛”,所以足太阳经的承山、承筋等穴可治疗肛门病。

(5)加强了足三阴三阳经脉与心的联系 足三阴三阳经经别上行经过腹胸,除加强了腹腔内脏腑的表里联系之外,又都与胸腔内的心相联系。因此,十二经别对于分析腹腔内脏腑与心的生理、病理联系,有重要意义。所以,十二经别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三、十二经别的循行

(一)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 一合

足太阳经别 从足太阳经脉的腘窝部分出,其中一条支脉在骶骨下五寸处别行进入肛门,上行归属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脊柱两旁的肌肉到心脏后散布于心赃内;直行的一条支脉,从脊柱两旁的肌肉处继续上行,浅出项部,脉气仍注入足太阳本经。(图25)

足少阴经别 从足少阴经脉的腘窝部分出,与足太阳的经别相合并行,上至肾,在十四椎(第二腰椎)处分出,归属带脉;直行的一条继续上行,系舌根,再浅出项部,脉气注入足太阳经的经别。(图25)

(二)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 二合

足少阳经别 从足少阳经脉在大腿外侧循行部位分出,绕过大腿前侧,进人毛际,同足厥阴的经别会合,上行进入季胁之间,沿胸腔里,归属于胆,散布而上达肝脏,通过心脏,挟食道上行,浅出下颌、口旁,散布在面部,系目系,当目外眦部,脉气仍注入足少阳经。(图26)

足厥阴经别 从足厥阴经脉的足背上处分出,上行至毛际,与足少阳的经别会合并行。(图26)

(三)足阳明与足太阴经别 三合

足阳明经别 从足阳明经脉的大腿前面处分出,进入腹腔里面,归属于胃,散布到脾脏,向上通过心脏,沿食道浅出口腔,上达鼻根及目眶下,回过来联系目系,脉气仍注入足阳明本经。(图27)

足太阴经别 从足太阴经脉的股内侧分出后到大腿前面,同足阳明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贯通舌中。(图27)

(四)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 四合

手太阳经别 从手太阳经脉的肩关节部分出,向下入于腋窝,行向心脏,联系小肠。(图28)

手少阴经别 从手少阴经脉的腋窝两筋之间分出后,进入胸腔,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在目内眦与手太阳经相合。(图28)

(五)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 五合

手少阳经别 从手少阳经脉的头顶部分出,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经过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图29)

手厥阴经别从手厥阴经脉的腋下三寸处分出,进入胸腔,分别归属于上、中、下三焦,向下沿着喉咙,浅出于耳后,于乳突下同手少阳经会合。(图29)

(六)手阳明与手太阴经别 六合

手阳明经别 从手阳明经脉的肩髃穴处分出,进入项后柱骨,向下者走向大肠,归属于肺;向上者,沿喉咙,浅出于锁骨上窝,脉气仍归属于手阳明本经。(图30)

手太阴经别 从手太阴经脉的渊腋处分出,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胸腔,走向肺脏,散布于大肠,向上浅出锁骨上窝,沿喉咙,合于手阳明的经别。(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