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指导临床治疗

二、指导临床治疗

本章前面已经提到,经络系统有传输治疗效应的作用。无论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等,它们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内治、外治,无论是药物的或非药物的治疗,其作用(效应)都要通过经络输送到病变部位,才能发挥治疗的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针灸学中的循经取穴法,以及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等取穴方法,其理论根据就是经络循行的上下、内外、左右之间的相互联系。如依据经络的表里联系,则阴经病可取与之表里之阳经穴治疗,反之如此。依据经脉之间的交会联系,则一经病可取与之有交会关系的另一经上的穴位治疗。依据经脉循行左右交叉关系,即左经行于右,右经行于左,则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原则和方法。

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前人总结出药物归经的理论。即药物对脏腑经络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即某药主要作用于某一、二经,及其所属脏腑,这样就增强了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如羌活、白芷、柴胡、吴茱萸均能治头痛,但由于羌活入太阳经,故用于治疗太阳头痛;白芷入阳明经,故用于阳明头痛;柴胡入少阳经,故用于少阳头痛;吴茱萸入厥阴经,故用于厥阴头痛。正由于这些药各有所归,所以可用于治疗不同的头痛。又如,寒凉药都有清热作用,但由于各药归经不同,于是就有长于清肺热,清胃热,清肝热,清肾热之不同。石膏入肺、胃二经,所以长于清肺热与清胃热;莲子心入心经,则长于清心火;胆草入肝经,则长于清肝热等。

此外,引经药也是来源于药物归经理论。某药主上行,而作用于人体上部,则用药时即在治疗上部病变的药物中加入该药,以引诸药上行而达病所。如羌活、藁本入太阳经,升麻,白芷入阳明经,柴胡入少阳经,苍术入太阴经,细辛入少阴经,吴茱萸入厥阴经等,即可做为引经药使用。当然引经药远不止这些,凡有专入某一、二经者,均可为引经药。

其它如按摩及外用药物的贴敷法,都有一定的治疗部位。而这一部位的选择亦是以经络学说为根据的。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经络?经络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交接规律是什么?

3.熟记十二经脉的循行。

4.什么是奇经八脉?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5.经络系统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6.临床上如何应用经络辨证?

7.经络学说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