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望面

二、望面

望面色,是指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即色泽,又称气色、神色。由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以,面部的色泽,反映了脏腑经络气血盛衰。

中国人正常面色是微黄红润,但由于禀赋有异,方域有别,及季节、气候、职业的不同,面色也略有正常范围内的差异,或偏于黑或偏于白,只要色现明润,即为正常之面色。

一般来说,面色明润光泽,是气血未衰,主病势轻浅,其病易愈;面色晦暗枯槁而无润泽之象,是气血已伤,主病势深重,其病难愈。

(一)面部五色与五脏

按五行学说,青属肝、属木,赤属心、属火,黄属脾、属土,白属肺、属金,黑属肾、属水。这是五色分别反映五脏的病变的一般规律,临床上又不能拘守于此,要灵活掌握,四诊合参,方可确定病属何脏何腑。关于五脏、五色在面部分布位置(可参阅《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有关部分)及其在诊察疾病上的指导意义,近代中医临床上重视与应用不够,应该深入挖掘,细心观察,以便丰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主痛、主瘀血惊风。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寒性收引,寒邪中络,则络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则或气滞或血瘀,故使面现青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面色青白;心主血,心阳虚不能温血行血,可见面口发青;小儿壮热,而面口青紫,多为惊风先兆,等等。脾病见青色,病多难治(木克土)。

2、赤色

主热。热盛则脉络气血充盈,故面色红赤。实证面赤,证发即现,且满面红赤;虚证面赤,多在久病之后,且多见于两颧。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时现红赤如妆者,多为戴阳证,为虚阳上越之征。肺病见赤色,病难治(火克金)。

3、黄色

主虚主湿。黄为脾虚、湿郁的征象。面色淡黄枯槁,为萎黄,多因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面目身俱黄,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因湿热;黄而晦暗如烟薰者,为阴黄,多为寒湿所致。黄而略带瘀色,为蓄血发黄。

4、白色

主虚主寒,主亡血脱气。白为气血不能上荣所致。或阳虚不能温血行血;或久病气血两亏;或亡血气脱;或阴寒过盛之剧痛,或恶寒战慄等,一切使气血不能荣于颜面之证,均可导致面现白色。

5、黑色

主肾虚、水饮,主虚寒、疼痛。黑属肾水之色,多为阳虚阴寒亢盛之征。阳虚寒盛,证见寒证、痛证,气凝血滞,则面见黑色。肾主水,肾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为水饮停聚,常见目眶黑色。若黑而枯焦,形体瘦削,为阴虚内热,肾精不足。

应当指出,所谓五色,并非指生活中其正之颜色,而是多属略似之色,临床经历一多,自然易于分晓。根据五行学说,面部之五色与五脏相生者为顺,与五脏者相克者为逆。如肾病面见黄色为土克水,为病难愈;若见青色,为水生木,为病易治。肺病,面见黑色者,金生水,主病易愈;若见红赤,火克金,为病难愈。诸如此类,临床当灵活运用,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