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五)问二便

(五)问二便

1、大便

主要问大便形态、颜色、气味、有无脓血、便中是否带血、及血的颜色新旧、排便次数、便量多少、排便时感觉、有无大便失禁等。

大便干燥:正常大便成型而软,每日一次。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至三、四日一便,称为便秘,多见于热盛伤阴,肠道津亏;久病、产后及老年人之便秘,多为气虚传送无力,或血虚、阴虚燥结,或气阴两虚;阳虚寒盛,阴寒固结于肠腑,滞而不行,称为冷秘;忧愁思虑,肝气郁滞,疏泄无力,遂使大肠传送失司而为便结,称气秘。总之,大便秘结有寒热虚实之分,不外热盛、寒盛、气虚、气滞、血虚、阴虚等。某些医家又以有热无热,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两类。便秘是有便而秘(闭),而无便之秘(闭),并伴有剧烈的腹胀、腹痛、呕吐等,属于“关格”范围,不属便秘。

大便稀溏:排出大便稀溏而不成型,或为水样,或夹杂未消化的水谷,便次增加,称泄泻。脾主运化水谷,胃主腐熟水谷,小肠主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糟粕。所以,大便泄泻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最终总属脾胃、小肠、大肠的病变。泄泻清稀或稍稀,无特殊气味,腹痛肠鸣,素有怕冷,手足凉之症,为脾肾阳虚之寒泄(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五更泄,属脾肾阳虚证之内。);若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而兼见寒热头痛,肢体痠痛等表证者,为外感风寒,或寒湿之邪,也属寒泄。腹痛即泻,泻出黄色稀便而臭秽,泻时肛门灼热,口渴饮冷,小便短赤,为肠胃湿热泄泻;若在盛夏感受暑湿邪气,则泄泻如水,烦渴尿赤,自汗,为暑湿泄泻。二者均属热泻。饮食所伤,腹胀腹痛,泻下稀便臭秽如腐败鸡蛋气味,泻后腹胀腹痛即减,为宿食泄泻。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饮食不思,食后痞满,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为脾胃气虚泄泻。每于神情紧张或发怒即腹痛腹泻者,为肝气乘脾。

便脓血:便下呈稀糊样,或红或白,或红白相杂,并伴有腹痛、便频、里急后重等是痢疾。兼有发热恶寒,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心烦,或呃噁胸闷者,为湿热痢;若下利白多赤少,清稀,腹痛隐隐,喜热喜按,口不渴者,为寒湿痢;一方一家相互传染,病情险急,利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是疫毒痢;或湿热痢,或疫毒痢而至饮食不入,恶心呕吐,是胃气已绝,毒气上冲,是噤口痢;下利时发时止,日久不愈,恶寒,倦怠嗜卧,脉虚无力,是休息痢。

痢疾:大抵身热者重,不能食者重,下利纯脓血无便者重、下利纯血者重。

便血:便下鲜血,或血色紫暗,或为黑便,称为便血。一般便下鲜血,而不与粪混杂者,无论在便前便后,多为大肠或肛门病出血。血色紫暗并与粪便混杂,或为黑便,多为胃、小肠血。又有血在便前而下为近血,血在便后而下为远血之说,临床当灵活掌握。便血鲜红,或先血后便,口苦苔黄,多为湿热下注大肠,伤及阴络;下血紫暗,或呈黑便,或先便后血,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为脾胃气虚不能摄血;便后鲜血滴滴,多为肛门病出血,如肛裂、痔疮等。

大便失禁:大便无力控制,或便而不觉称大便失禁,又称大便滑脱、滑泄。本症多见于久痢,或泄泻日久而气虚下陷诸证,以及各种原因的神志不清病人。

2、小便

主要询问小便的有无、次数、颜色、量之多少、清浊、小便时有无涩滞及尿痛等。小便为津液所化生。肺为水之上源,且有通调水道之作用;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转输,并司二便;膀胱为贮藏尿液的器官,并其下口与尿道相连。所以,小便正常与否直接反映了肺、脾、肾、膀胱等脏腑气化盛衰。

尿量过多,其病在肾,多属虚寒,也常见于消渴证。小便短少,既可由于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太过损伤津液,以致化源不足所致;也常见于肺、脾、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的病证。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的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癃闭因湿热下注,或瘀血、结石阻塞的,多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或肾阴亏损,津液内虚的,多属虚证。

小便次数增多,为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的,多属下焦湿热,量多而色清的,多属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尿频而涩少,常是阴虚内热。小便数而大便硬,多是脾约病。小便次数减少,除属津液亏耗,化源不足外,还常见于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的病证。

小便时尿道疼痛,并常伴有急迫、艰涩、灼热等感觉的,多是湿热下注的淋证;小便后自觉空痛,多属肾气虚衰;尿后余沥不尽,多属肾气不固。不自主的排尿,或不能控制的尿滴沥,称为“尿失禁”,多属肾气不固;若伴见神志昏迷则多是危重证候。睡中不自主排尿,是为遗尿,多属肾气不足的虚证。

尿血,尿呈淡红色、鲜红色等为尿血。尿血与血淋有别,尿血一般无痛,或有轻度胀痛;血淋则小便淋漓涩痛难忍。尿血一症,多见于膀胱湿热、肝胆湿热下注、心移热于小肠、肾阴亏损及脾肾气虚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