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 前、侧面观(见图48、49)

(一) 前、侧面观(见图48、49)

前、侧面观

头:又称首,颈项以上部位均属头部。

颠:又称颠顶、头顶,为头的上部中央最高处。其内中之头骨又称颠顶骨、顶骨。

囟(xìn信):位于顶之前,又称囟门,今称前囟。婴儿时由于额骨与顶骨未闭合而形成。正常时微陷软而跳动之处即是。

髮际:就是头髮的边缘,额上髮际称前髮际,项后髮际称后发际。

额:又称颡(sǎng嗓)、额颅。位于前发际下,两眉之上部分,额部之骨骼称额骨。

额角:额的左右两侧隆起部分,左侧为左额角,右侧为右额角。系额骨在前发际下两侧凸起所形成。额骨的前发际下,正中部分,又称凌云骨。

颜:又称庭、天庭,指额部中央部位。一说指左右眉目之间。

阙(quē 缺):两眉之间,及其略上之额部的一部分通称阙。两眉之间称阙中,又称印堂、眉心。阙中略上部分,又称阙上。

鼻:又称明堂,两侧鼻翼称方上。

頞(è扼):又名下极,俗称山根,即鼻根部,位于两目之间,鼻柱之上凹陷处,形如马鞍。

王宫:俗称鼻柱,位于鼻根之下,鼻尖之上。一说王宫称下极。(《灵枢·五色篇》:“王宫位于下极。”)

明堂:又称鼻隼(sǔn损)、面王,俗称鼻头。鼻也通称明堂(见前)。

水沟:即鼻下上唇正中之沟,又称人中。

吻:口之周围部分称吻,但通常以两口角部称吻。

承浆:下唇之下,颏之上中央凹陷处。

颏 (kē科):又名地阁,俗称下巴。位于承浆之下,颊车前部分,相当今称之下颌骨体部位。

颔(hàn汉):颏之下,结喉之上,及两侧空软处。即今称之下腭底与甲状软骨之间的部位。

颈:头与胸(胸骨体上缘)之间。

结喉:即今甲状软骨前上方之隆起处。

睛明骨:眼窝周围的骨骼称睛明骨,由额骨和䪼骨构成。

眉棱骨:今称眉弓,系睛明骨的目上部分,即额骨之眶上缘弓形凸起部分。

眉本:俗称眉头,即眉毛内侧端部位。

眼睑:又名目胞,目窠、目裹、目睑,俗称眼胞、眼皮,分为上下脸。

目上纲、目下纲:又称上弦、下弦。今称睑缘。

目睛(眼球)各部名称:瞳神,今称瞳孔,瞳神外之棕黑色部分称黑睛;黑晴外围之白色部分称白睛。

目系:又名目本,是目睛与脑相连系的脉络组织。

目内眥(zì自):又名大眥,即内眼角。

目外眥:又名小眥、目锐眥,即外眼角。

䪼(zhuō拙):目之下,颧之上,即相当于今称之上颌骨和额骨构成眼眶的部位,构成眶部之骨,称䪼骨,也是睛明骨之一部(目下部分)。

颧:又称頄(qiú求),眼眶下外侧之高骨部位,内为颧骨所在。

关:耳前凸起部位,即今之颧弓部位。

颊:耳前、颧下部位。

顑:(kǎn砍):俗名腮,系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

颐:(yí宜):口角后、腮下部位。

颞颥(niè rú聂如):俗名太阳,位于眉棱骨外侧、颧弓上方。

曲隅:又名曲角、曲周,俗名鬓角,为额角外下方、耳前发际弯曲下垂部位。

蔽:俗名耳门,今称耳屏。

颌:又名辅车,即下颌骨支,为下颌骨耳下部位。

曲颊:即下颌角部,又名颊车。

牙床:即牙车,因其屈曲向前,故名。俗称下巴骨。

舌本:即舌根。

上腭:口内,与上牙床相连之上部,与今称之上腭,名位均同。

会厌:即今会厌软骨。

嗌:指咽,一指喉。

咽:食管上口。

喉:又名肺系,即喉咙,颈部气管的通称。

颃颡(háng sǎng杭嗓):咽喉上端,相当于鼻咽部。

耳廓:为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

兑(锐)髮:指耳前方之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