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万友生传略

万友生,1917年生于江西省新建县。他八岁入私塾读书,17岁求学于江西四大名医之首的姚国美先生创办的江西中医专科学校。在校苦读三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年仅20岁的万友生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为了养家,他一面逃难一面行医,白天给人看病,晚间便挑灯夜读直到鸡鸣,如此数哉,乐此不疲。

30岁左右,万友生已经在江西樟树医名大盛。新中国成立后,他返回南昌,在当地卫生厅历任数职,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扬呕心沥血。在工作中,他深感发展中医药事业还得从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抓起,因此于1955年调入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先后担任教导副主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等职,集中精力于中医教育,讲授《伤寒论》和《温病学》。

img

当时中医院校还没有统编教材,万友生就自己编写,用心之深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家编写教材时,偶逢饭菜上桌,妻子总要三请四催请他出来吃饭,家人给他起个昵称叫“三请四催先生”。

从事中医教学的十余年中,万友生教授深深体会到,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分之则各有缺陷,合之则成完璧。早在1957年万友生就发表了《寒温纵横论》,至此他的寒温统一学术思想趋渐成形。1962年还编写了《伤寒论讲义》,以歌赋形式附上自撰的40首伤寒方歌,把113首伤寒方的理法方药概括在内。

文革中,万友生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学院农场劳动改造,吃尽苦头。万友生诗集《壶中吟》中诗载“桃花村不见桃花,叶落枝残风雨斜。堪叹斯文遭厄运,弃医罢教学桑麻。”“磨下耕耘春复秋,艰辛农事学从头。三年换骨脱胎后,学业荒芜志不休。”1972年在“教育要革命,教材要改造”的号召下,学院党委限令他短期写出新学科教材,先生厚积薄发,日夜不休,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这也是国内第一部寒温统一的《中医热病学》新教材。

img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万友生应邀参加了在西苑医院召开的老中医座谈会,建言发展中医药。又和全国名老中医,建议召开首届仲景学术研讨会等。此时先生头衔众多,荣誉满身,德高望重。当时江西中医药界有两张靓丽全国的名片:一张是江中制药厂,它是全国校办工厂佼佼者;另一张就是万友生,他是江西省三位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之一。

1984年,万友生担任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顾问一职。

2003年6月2日,万友生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