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1.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

1.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

人体组织结构,是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在这个整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而又密切的联系。脏与腑,都有经脉相互络属,气血相互贯注,并通过经络系统把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与腑,以气、精、血、津液作为共同的物质基础,通过各自不同的功能活动,参与维持整个生命运动的相对协调与统一。例如心主血脉,肺主气,而气血的生化运行,不但需要心肺的共同作用,还必须依靠脾的生化、统摄,肝的疏泄、贮藏,肾的温煦、滋养,然后才能运行全身、营养人体。可见五脏虽然在结构上各有特征,在功能上各有专司,但在整体生命活动中又是相互配合的。

脏与腑,有着表里相合的关系。《灵枢·本脏》说:“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它们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一阴一阳的表里关系。尽管脏与腑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或主藏精气而不泻,或主传化物而不藏,但在整体活动中又是密切配合的,如脾胃在共同主管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一主受纳,一主运化,一主升清,一主降浊,两者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

内脏与器官、组织之间,有着相互对应的联络关系。外在官窍、皮肉等组织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内脏精气的盛衰。《灵枢·脉度》说:“五脏常内阅于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说明五脏与五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皮、肉、脉、筋、骨等组织也不例外,既要接受五脏精气的充养,就必然能反映五脏的机能状态。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因比,临床上常根据(皮、肉、脉、筋、骨)五体,以及面、毛、爪、唇、发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内脏的病理改变。

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构成整体联系的重要通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无数的支脉、别络、孙络,把人体表里、上下各种器官组织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尤其是十二经脉的循环贯注,形成为一个环状的经络系统,即由手太阴肺经起,沿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依次运行,然后再传至手太阴肺经。从而使各脏腑、器官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除了上述的联系方式外,体内具有营养、传导、联系职能的流动物质,气、精、血、津液等,是所有器官组织赖以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器官组织之间整体联系的重要媒介。如肾藏精,精能化髓养骨,上荣于发,所以肾与骨,发是肾生理系统中三个相互联系的组织结构。又如只有肾所藏的阴精上济于心,心的阳气下降于肾,心肾才能相交,互相协调。再如只有肾精充盛,精能化血,肝血才能充盈,肝气才能不致疏泄太过。如果精、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或运行异常,机体就会失去整体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