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脏象学说

(二)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器组织的生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人体脏器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的学说。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对人体组织形态的观察和了解是比较粗略的。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广泛联系,以及临床验证而总结出来的对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认识,则又是比较深刻的。虽然人们有时不能直接认识某一事物,但可以通过这一事物与有关事物的联系,间接地去把握这个事物。如《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即是通过观察病人体表的反应,以测知内脏的情况,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去把握人体内部组织的变化,这样就可了解所发生的病变。脏象学说对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认识,主要通过病理反应以及临床治疗验证逐步总结出来的。

脏象学说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并通过经络的联系,气、血、精、神的活动,把内在脏腑和外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分为五大生理系统。人体各个层次的组织结构,包括五脏、六腑、五体(皮、肉、脉、筋、骨)五官(耳、目、口、鼻、舌),以及有关的各种基本物质与机能活动,都分别隶属于五大系统。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又以主持精神活动和血脉运动的“心”作为最高主宰,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平衡协调和高度统一,所以称“心”为“君主”之官。

人体在脏腑、经络、精气神三大系统基础上所实现的高度协调统一的功能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现象表现于外,成为人们认识内在脏器组织与机能活动是否协调正常的客观依据。如张介宾所说:“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

但脏象的内容及研究范围并不只局限于此,它还应包括自然界四时阴阳、五气与人体五脏生理系统之间的种种联系。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的功能在内,都要适应自然界四时阴阳五气的变化,存在着与之相应的各种周期节律。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指出的:“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当作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为阴中之少阴(当作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为阳中之少阳(当作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原作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说明了人体内脏功能活动与四时阴阳五气的密切联系,表明了利用五行属性概括五脏生理特点的真实含义。高士宗在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脏象者……合于三阴三阳之六气,犹之以六为节(以六十日为一个甲子),以九制会(指人之九窍、九脏与天之六六之节相互配合),故曰脏象。”高氏认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与自然界三阴三阳之气的运动变化是相适应的,“脏象”的概念,应包括天人相应的意义在内。如果抽掉天人相应的内涵,孤立地讨论脏腑的功能活动,那就会失去中医脏象学说本身所具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