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十 一 )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

(十一)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1),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2)。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3)。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4)。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为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5)。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⑻,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⑺。

​《灵枢•营卫生会》

〔讲解〕

本文论述人体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及其与昼夜阴阳消长变化的一致性。

(1)“阳”,指体表。“阴”,指体内。“二十五度”,即二十五周次。张隐庵注:“卫气日行于太阳之肤表,而夜行五脏之募原,……外内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此卫气之所行也”。又沈又彭《医经读》说:“昼行阳,夜行阴,此阴阳非指经络言,乃指外内言也。盖脉在分肉之间,营行脉中,卫即行于脉外。无论阴经阳经,卫气浮上而行者,即行于阳也;沉伏而行者,即行于阴也。行于阳则表实,故昼日体耐风寒,行于阴则表虚,故夜卧不耐风寒,此其验也”。以上两说,可互参。

(2)“起”、“止”指寤与寐。张志聪注:“气至阳则卧起而目张,至阴则休止而目瞑。”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当卫气行阳已尽,由表入里时,人便入睡;卫气行阴已尽,由里出表,人便觉醒。

(3)“陇”,与隆通,极盛的意思。“阳陇”,即阳气最盛之时。阳气最盛,是阳中之阳,叫做重阳。“阴陇”,即阴气最盛之时。阴气最盛,是阴中之阴,叫做重阴。

(4)“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言太阴主内。“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言太阳主外。张介宾注:“太阴,手太阴也。太阳,足太阳也。内言荣气,外言卫气。营气始于手太阴,而复于太阴,故太阴主内。卫气始于足太阳,而复会于太阳,故太阳主外”。营气和卫气都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性质柔顺,行于脉中;卫气性质刚悍,行于脉外。营卫之气在运行过程中,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循环全身而无休止,一日一夜,各自循行于身五十周次,至夜于内脏会合。营气行于脉中,和经脉并行,营气出于中焦,注入手太阴肺经,沿十四经(十二经脉与任、督)脉道,营运于周身上下内外而无休止。十二经脉循行次序,由肺渐次传注于肝,再由肝复入于肺,如此循环不息。而营气循行至肝,则由肝别出,上行头部,下项入督脉,下循腹里(任脉),再由任脉上注于肺。卫气行于脉外,在内则熏于肓膜(心下膈上的脂膜),散于胸腹;在外则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卫气循经运行的路线是:白天循阳经行于头面体表四肢二十五周次,夜晚循阴经行于五脏二十五周次。故《灵枢•卫气行》说:“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营气则沿十二经脉循行次序运行,所不同的是,营卫的循行,在《内经》和历代注家中,某些方面说法颇不一致,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

(5)昼夜阴阳的消长,在白天和黑夜都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况,平旦是阴气衰尽而阳气渐盛;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日西则阳气衰减;日落则阳气尽衰而阴气渐盛;夜半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夜半以后阴气渐衰。这是昼夜阴阳消长的一般规律。

(6)“合阴”谓营卫二气于夜半子时会合于内脏,故称为合阴。张介宾注:“大会,言营卫阴阳之会也,营卫之行,表里异度,故尝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瞑而卧,命曰合阴。”

(7)“无已,”即无止境。“天地”,指大自然界。“纪”,即法则,规律。意为营卫运行就是这样永无休止,与大自然的运动一样,有它一定的规律。

〔临证意义〕

营卫皆为水谷精气所化生,但卫气根源于肾中之阳,营气附丽于脉中之血,营气虽与气血有密切关联,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气血。《医宗金鉴》说:“卫即气中慓悍者也,营即血中精粹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营卫。营行脉中,故属阴也,卫行脉外,故属阳也。然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肾中先天之一气,故又皆以气言,曰营气乎、卫气也。”可见营卫的实质不离乎气血,其作用又有别于气血,卫气之所以能护卫于外,营气之所以能营养于内,主要是通过它们的运行作用来实现的。由于营卫之气出入表里,流布经络,如果在病因作用下,一旦出现偏盛偏衰,运行失常的病理状态,在内则可影响脏腑,在外则可影响皮毛,可以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仲景常以桂枝汤增损治疗多种外感、内伤疾患,正是着眼于调和营卫阴阳,如在《伤寒论•太阳篇》中明确指出:“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则云:“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也说:“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说明人体表里上下,无论是卫病影响及营,或营病影响及卫,一旦营卫失调,则阴阳不和,寒热偏盛,邪气留着,百病丛生。因此,在临床上要探明病因,不得见寒治寒,见热治热,也不能见邪攻邪,见虚补虚。如果确因营卫失调所致的病变,往往调和营卫,而后阴阳自和,寒热自平,邪气自去,所以桂枝汤在临床上用途比较广泛,前人谓:“外证得之调和营卫,内证得之调和阴阳。”这不无一定的道理,但也应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