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十一)五脏与五气的关系

(十一)五脏与五气的关系

五恶:肝恶风(1),心恶热(2),肺恶寒(3),肾恶燥(4),脾恶湿,此五藏气所恶者也(5)。

​《灵枢·九针论》

〔讲解〕

本文根据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论述五脏与五气的关系,说明五脏各有其所恶。

(1)“恶”,即厌恶之意。五脏各有其所恶,肝为风木之脏,主管全身筋的运动,又与四时风气相通,易于感受风邪,而使筋拘急痉挛。其次,肝的病变,容易出现各种动风的症状,如眩晕、昏厥、震颤、四肢抽搐、口眼歪斜等症,故有肝恶风之说。

(2)心为阳热之脏,主管神志和全身血脉;又与四时的热气相应,易于感受热邪。其次,心的病变,容易出现各种火热的症状,如心烦口渴、狂躁不安、面目红赤、吐血衄血等,故有心恶热之说。

(3)肺为清肃之脏,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虽与四时的燥气相通,但更易为外来寒邪所侵。因此,肺的病变中,容易出现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而症见恶寒无汗、头痛咳嗽喘息、鼻塞流涕,故有肺恶寒之说。

(4)肾为寒水之脏,主藏精,生髓养骨,虽与四时寒气相应,但其性喜润恶燥,燥胜则精伤,骨髓枯竭,内热亢盛。在肾的病变中,阴精耗伤,则容易出现咽干口燥、骨蒸劳热、咳血盗汗、舌红而干、腰膝痠软等症,故有肾恶燥之说。

(5)脾为湿土之脏,主管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并主水液的运化与转输。因此,脾的病变、容易出现湿胜,可见大便溏泻、脘腹满闷、头重身重、四肢困倦之症。其次脾又与四时湿气相应,易于感受湿邪,故有脾恶湿之说。上述为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同,所恶不一的道理。

〔临证意义〕

以五行的归属看,肝与风,同属于木;心与热,同属于火;肺与燥,同属于金;肾与寒,同属于水;脾与湿,同属于土,说明了五脏与五气的关系。但五气作为对六淫外邪及脏腑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反应的概括,与五脏的关系十分复杂,通过五行学说所归纳的,只是其常,不能作为绝对的教条来看待。例如肺与燥同属金,燥邪入侵最易伤肺,但脏腑功能失调而内生的燥邪,大多又与肾有关。如石莆南《医原》说:“凡因天气致病者为外感,外感先病人之天气;凡因人致病者为内伤,内伤先病人之地气。故内燥起于肺、胃、肾,以胃为重,肾为尤重。盖肺为敷布精液之源,胃为生化精液之本,肾又为敷布生化之根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