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十七)三焦的部位和功用

(十七)三焦的部位和功用

上焦出于胃上口(1),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2),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太会于手太阴矣(3)。

​《灵枢·营卫生会》

〔讲解〕

本文论述上焦的部位及其功能。

(1)从部位言,上焦指胃上口以上,即胸中的部位,包括心与肺。以功能言,上焦为肺所居,宗气之所聚,而宗气由胃中水谷精微所化生,上行至肺,然后布散全身,所以上焦之气也出于胃上口。

(2)“咽”,指食道。“分”,指部位。上焦之气由胃中水谷精微所化,出于胃上口,循食道穿过膈膜,散布胸中,横走腋下,沿手太阴经脉下行至手,又沿着手阳明经脉上行至舌,下行交于足阳明胃经。

(3)“阳”,指白天。“阴”,指夜晚。上焦为宗气所聚之处,宗气能推动营气运行全身,白天与营气偕行二十五周次,夜晚偕行二十五周次,一昼夜共行五十周次,总会于手太阴肺经。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1),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2),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3)。

​《灵枢·营卫生会》

〔讲解〕

本文论述中焦的部位及其功能。

(1)从部位言,中焦是指上焦以下,自胃口开始,包括脾胃所在的部位。从功能言,中焦之气与上焦之气一样,也出于胃上口,但其功能与上焦之气不同。

(2)“气”,指水谷之气味。中焦受纳水谷,并对水谷进行消化,泌别糟粕,蒸化津液,化生精微,向上转输于肺脉。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与津液相和合,乃化生为血液。

(3)中焦的作用,主要是消化吸收水谷的精微和津液,然后注入肺脉,化生为具有营养作用的血液,血液运行奉养周身,是体内最宝贵的物质,能独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而其中由中焦吸收的饮食精微所化生的成分,称为营气。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1)。故水谷者,常并居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2),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3)。

​《灵枢•营卫生会》

〔讲解〕

本文论述下焦的部位及其功能。

(1)“回肠”,《灵枢•肠胃》云:“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回肠,包括小肠的下端和大肠的上端,在脐部向左回曲环绕,象树叶一样重迭而下,回行环绕,有十六个弯曲。从部位言,下焦指胃下口以下,包括大小肠、肝、肾、膀胱等。从功能言,水谷受盛于中焦胃,然后转输下焦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糟粕别行于回肠,然后排出体外,水液也在回肠别渗于膀胱。

(2)水谷同时受纳胃中,经胃及小肠的腐熟消化,分别清浊,其糟粕下归大肠,这是下焦的主要功能之一。

(3)济泌别汁,指小肠分有别清浊的功能,清者经吸收而转输营养全身,浊者至回肠,糟粕归大肠,水液渗膀胱,都循下焦,下行至前后二阴排出体外。

上焦如雾(1),中焦如沤(2),下焦如渎(3)。

​《灵枢•营卫生会》

〔讲解〕

本文通过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三焦各自的生理特点。

(1)“雾”,指天空中的雾露之气。上焦心肺宣发敷布水谷精气,象天空中的雾露之气升腾猕漫一样,散布全身,滋溉脏腑,温养肌肤,所以说上焦的功能如雾升化蒸腾一样。

(2)“沤”,有浸渍之意,形容水谷腐熟时泡沫浮动的情况。中焦脾胃受纳消化水谷,并吸收运化其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其主要的功能是腐熟、化生,象以水沤物,使之变化,所以称“中焦如沤”。

(3)“渎”,指沟渠,水道。下焦主出而不纳,主要功能是分别清浊,令糟粕与水液循下焦下行,从前后二阴排出体外,所以说下焦的功能如同沟道使水浊下流一样。

〔临证意义〕

自《内经》以来,历代对三焦的形态、部位及功能多有争议。对三焦的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但从《内经》的论述来看,三焦属六腑之一,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李士材注:“器者,譬诸盛物之器也,胃受五谷,名之曰入,脾与大小肠三焦膀胱,皆主出也。”三焦与脾、胃、大小肠、膀胱并称为器,所以三焦应当也是有形的脏器。《灵枢•经脉》说:“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又“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三焦手少阳之脉,由肩部向前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贯穿膈肌,依次联属上、中、下三焦。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横穿膈肌,也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可见三焦是一分布于横膈上下的有形大腑,而且经手少阳与手厥阴之脉与心包相连属,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的功能有二,一为人体元气通行之通道。《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主持诸气”,《六十六难》亦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利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气,又名元气,通过三焦输布五脏六腑,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因此三焦有总司人体气化的作用。二为人体水液运行之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皆认为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就部位而言,三焦为一腔有形的大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是指胃上口以上的胸中部分,心与肺居其中。中焦在膈下胃腑所在部位,脾与胃居于内。下焦在中焦以下,容纳肝、肾、大小肠、膀胱诸脏器。心肺受上焦所宣布的元气,才能宣发输布水谷精微;脾胃受中焦元气,才能腐熟运化水谷,蒸化气血津液。肾、大小肠、膀胱赖下焦元气的气化作用,才能灌渗水液,泌别清浊,外泄二便。其次,水液代谢的平衡,虽然必须赖肺、脾、肾、胃、大小肠、膀胱等许多脏腑共同发挥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才能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进行。综上所述可见,三焦是一个有形的大腑,分别容纳五脏六腑,三焦功能协同所容纳脏腑共同完成一定的机能活动,三焦的功能与其受纳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医学入门》指出:“心肺若无上焦,何以宗主营卫,脾胃若无中焦,何以熟腐水谷,肝肾若无下焦,何以疏决津液。”

三焦虽为元气输布之通道,但元气寓居肾脏,由肾总司。元气与水液在三焦中的输布运化,必须依靠脏气的推动。因此,三焦的病变也就是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病变的反映,临床可随证调治有关脏腑以达到治疗三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