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二)神的产生及其物质基础

(二)神的产生及其物质基础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1)。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2),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⑴。

​《灵枢•本神》

〔讲解〕

本文论述神的本源,即生命的起源问题,指出生命本源于天地之气,唯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具体讨论了神、魂、魄的概念及与精的关系。

(1)“天”、“地”,合指自然。“我”,泛指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德”,得也。指大自然恩赐的精微物质,如阳光,雨露等。“气”,指自然界水液,气体等精微物质。德与气都是产生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正如成瓘《箬园日札》所说,“若其生物之本源,经言在天为德,在地为气。夫天未尝无气,地亦何尝无德,经分属之,亦互文见义耳。”“流”,下行。“薄”,上迫。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始有生化之机,而产生生命活动。《内经》认为,生命本源于天地之气,生命是由自然界物质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强调“德”,“气”是先生命而存在的物质,有物质然后有生命,从而从生命的起源与本质等方面,为中医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

(2)“精”,指新生命的起源物质。“两精”,指男女生殖之精。“相搏”,相互搏结,即结合在一起。神在《内经》有以下四种含义:①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及其规律。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②指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③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内经》认为神的状态集中地反映着整个机体的健康情况,是诊断疾病、判别预后的重要依据。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④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本文中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精,人的形体与生命活动都起源于精,正如《灵枢•经脉》所说:“人始生,先成精。”所以男女两精相互搏结,所形成的孕育着新生命的原始物质叫做精,所形成的生命活动称为神。

(3)“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魂”,指思维意识活动。如魂失去神的支配而单独活动,就会出现梦觉、幻觉、梦语、梦游等情况。故张景岳说:“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魄与魂同属于神,是先天具有的动作、感觉等本能活动和低级反应。正如张景岳所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随神往来”,意指魂在神的支配下活动。在神的支配下,辅佐神进行思维认识活动的称为魂。“并精出入”意指魄是本能活动,所以与构成形体的精同时形成。与精同时形成的本能活动与低级反应称为魄。

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灵枢•天年》

〔讲解〕

本文从神与魂魄、脏腑血气的关系,论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狭义的神的重要性。

“神”、“神气”,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魂、魄两个方面。张景岳注:“惟是神之为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舍”,有居处之意,引申为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生命机能活动,所以血气营卫既是生命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其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又可分属于五脏,如《灵枢•本神》说:“心藏神,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神魂魄意志等不同的精神意识思维形式分别产生于五脏。所以只有人体的血气调和,营卫运行,通畅五脏分别职司其正常的生理机能活动,神才能归藏于心,魂魄才能俱备。也只有精神意识思维健全,才能真正称之为人。

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平人绝谷》

〔讲解〕

本文论述生命物质与生命机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生命机能活动的神不能离开生命物质基础的精。

“和”,调和。“利”,畅利。“精”,指构成和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分先天后天两种。“神”,指生命机能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血脉调顺通利,则水谷后天之精所化生的气血运动全身,不断充养先天之精,资生为五脏六腑之精,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命功能。可见,机体的生命机能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于机体的生命物质精。新的生命活动尽管开始于父母先天之精的交互作用,但新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要仰赖后天水谷之精的营养。先天之精也需后天水谷之精不断补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神是由水谷精气化生的。总之,精与神二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精充则神旺,精亡则神灭,反之,得神则生,失神则亡,神的安危直接影响着机体的存亡,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临证意义〕

神魂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主要形式,由五脏的功能活动化生,所以五脏主要是心肝肺的疾患会引起神魂魄的异常。

心主神明,心脏的疾患,能导致心神失常,而出现怔忡、健忘、烦躁、啼笑无常等病证。如张元素《肝脏虚实标本用药式》说:“心藏神,为君火,••••••本病,诸热瞀瘈、惊惑、谵语、烦乱、啼笑、詈骂、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心神失常的病证,大多应由心入手治疗。如怔忡之证,《罗氏会约医镜》说:“怔忡者,心中跳动不动,如击鼓然,凡事不能用心,一思更甚,此因思索过劳,心血虚损而然,治宜生血养心,稍加凉血之味。”又如健忘之证,《寿世保元》认为与心脾有关,说:“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盖主于心脾二经,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因思虑过度,伤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伤脾则胃气衰惫,而疾愈深。二者皆主人事,则卒然而忘也。盖心主血,因血少而不能养其真脏,或停饮而气郁以生痰,气既滞,脾不得舒,是病皆作。治之必须先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剂,日以调理,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虑,远其六欲七情,如此渐安矣。”再如虚烦不得眠之证,大多因心血虚或心气虚所致,《症因脉治》认为治疗应分别补益心血与心气,指出:“心血虚不得卧之治,阴虚则阳必旺,故心血不足,皆是火症,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宜滋阴降火,用归芍天地煎,黄连安神丸;虚人,天王补心丹。”又说:“心气虚不得卧之因,真阳素乏,木不生火,心气虚则心主无威,心神失守,而夜卧不安之症作矣。心气虚不得卧之脉,左寸浮散,按之无神,左关无力,木不生火,肝肾脉迟,水中无火,肝肾脉浮,真阳无根。心气虚不得卧之治,脉散无神,人参养营汤、归脾汤;肝肾脉迟者,八味丸;左关脉弱者,补肝散。”

魂是在神支配下的思维意识活动,由肝所主,如肝不藏血,魂不守舍,就会产生梦游、梦语及幻觉,应从肝论治。《灵枢•本神》说:“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肝藏魂,悲哀太过则伤魂,魂主意识思维,故使人狂妄迷乱而不精明,言行失常。治宜补养肝血以安魂。但临床所见魂伤之证,大多病久,不是单纯补益肝血所能速愈,如《医宗必读》记载一例,峻补精血而愈,“一儒者,久困场屋吐衄盈盆,尫(wang)羸骨立,梦斗争恐怖,遇劳即发,补心安神,投之莫如。一读《素问》,乃知肝藏魂,肝藏血。作文苦衄血多,则魂失养,故交睫即魇。非峻不可?而草木力薄,以酒溶鹿角胶,空腹饮之,五日而安卧,一月而神宁、鹿角峻补精血,血旺神自安”。

魄,指先天的动作、感觉等本能。肺藏魄失常的病证,可见感觉失常,产生幻觉,错觉,动作失常,可见手足妄动。如《灵枢•本神》说:“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临床治疗,应以益气补肺为主,《名医类案》曾载一例说:“一个忽觉自形两,并卧,不别真假,不语,问乃无对,乃离魄、用朱砂、人参、茯苓浓煎服,真者气爽,假者即化。”本案为魄伤后产生幻觉、错觉,故以参、苓益气补肺为主,朱砂重镇虚怯为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