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一)邪与正在发病中的关系

(一)邪与正在发病中的关系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1)。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2)。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3)。

​《灵枢•百病始生篇》

〔讲解〕

本文论述外感疾病的发生,虽与外邪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

(1)“风雨寒热”,在这里泛指外感病邪。“虚”,指出气虚。全句指出:仅有外感病邪的存在,还不足以形成疾病,必须人体正气不足,才能受到病邪的伤害而发生疾病。

(2)人体突然遭受疾风暴雨的袭击而不发病,就是因人机体正气不虚,具有抵御病邪的能力,所以邪气不能单独伤人。也即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虚邪之风”,本义指从四时五行相克方向吹来的风。如春行西风,夏行北风,秋行东风,冬行南风。这样气侯便出现春应暖反凉,夏应热反冷,秋应凉反温,冬应寒反热的现象。虚邪之风可理解为四时反常气候。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反常的气候变化,如果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正气不能抗邪于外,就会成为致病因素;病邪乘虚侵入人体而发生疾病。“两虚”,一指虚邪(即足以致病的不正常气候),一指人体的正气虚弱,两者相合,乃生疾病。

〔临证意义〕

本文重点阐述了邪与正在发病中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故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外邪则是构成疾病的重要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邪也必须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的发病学观点。事实上,致病因素是经常存在的,但能否使人发病,关键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正气强盛的人,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强,故病邪难于入侵;体质虚弱者,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低下,就容易遭受病邪的侵袭。如《医学真传》说:“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惟五脏充足,六腑调和,经脉强盛,虽有所伤,亦不为病。若脏腑经脉原有不足,又不知持重调摄,而放纵无常,焉得无病?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经脉不足,病在经脉。阴血虚而不为阳气之守,则阳病;阳气虚而不为阴血之使,则阴病。且正气内虚,而淫邪猖厥,则六淫为病。是病皆从内生,岂由外至?其有外至者,惟暴寒、暴热、骤风、骤雨,伤人皮腠,乍而为病,则脏腑经脉,运转如常,发之散之,一剂可痊。若先脏腑经脉不足,而复外邪乘之,则治之又有法,必先调其脏腑,和其经脉,正气足而邪自退,即所以散之、发之也。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求其本,必知其原;知其原,治之不远矣。”高氏根据《内经》的旨意,具体论证了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乘虚侵袭所致。这种以内因为主的发病学观点,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也要看到人体的抗病能力,即所谓正气,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邪气的致病能力大大超越了人体的防御能力,同样可以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内经》也强调要“避其毒气”,重视搞好对疾病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