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小结

小结

本章选编了《内经》的十七个病证的原文,分概论和证候二部分进行讨论,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每一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临床表现,发展规律,疾病预后,治疗原则等。

病证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脏腑经络,而产生的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每一病证都必须先探求其病因病机。然后根据邪气的性质和感邪的轻重,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经脉循行等不同情况,进行证候分类。

在这十七个病证中,体现了《内经》辨病施治与辨证施治的统一,既强调在临床上要辨病施治,又强调要辨证施治。譬如头痛虽有风、寒、湿,脏气厥逆等不同类型的证候,但是本病的基本机理在于一个“厥”字。故将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内经》中,对病证的治疗原则,总起来说不外三个:一是审因论治,二是分经论治;三是针对其病的基本病理而治。如痹论,要分析属寒属热,属风属湿的偏重,还要抓住本病的基本病理,即既有外邪,又有正气失调,还有气血阻闭不通。对某些疾病,如水肿,《内经》还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如“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等,都是现今临床常用的治法。

本章所选的十七个病证,基本代表了《内经》在病证方面的基本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辨病施治的基本特点,学习和研究《内经》这部分论述,可以为今后学习临床各科,特别是中医内科学打下基础,并且对临床医生在临床施治中也有诸多启发和指导作用。

复习思考题

1.风病有什么基本特点?

2.伤寒的概念、六经分证、传变规律是怎样的?

3.固护明精在温病过程中有什么意义?

4.怎样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5.消渴的基本病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有关?

6.水肿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原则有哪些?

7.痹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8.为什么说“治痿独取阳明”?

9.试述煎厥、薄厥、热厥、寒厥的病因病机与症状。

10.胁痛是否都与肝有关?为什么?

11.腰痛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心痛证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13.伏梁的成因、症候、治疗禁忌、预后?

14.息贲、石瘕的成因、症候、治法?

15.痞气、奔豚、肠覃、筋瘤、肠瘤、昔瘤、骨瘤、肉瘤的成因、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