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自学时数〕4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消渴、小便利、淋病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消渴、淋病的辨证施治。

3.掌握第三、六、七、十等条。

4.熟悉第二、八、十一、十二、十三等条。

5.了解第一、四、五、七等条。

概述

本篇论述消渴病、小便利病、淋病等三种疾病。消渴病,以“口渴引饮”为主要证候。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为燥热熏灼肺胃,治用白虎加人参汤方;渴欲引水不止者,为水衰不能制火,治用文蛤散方;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为肾气亏损,治用肾气丸方。淋,古与“癃”字同声通用。淋病的主要证候,为“少腹弦急”和小便涩痛,或小便点滴不通,或小便不利。其因肝郁血滞者,治用蒲灰散方;水郁血结者,治用滑石白鱼散方;肾虚脾弱者,治用茯苓戎盐汤方。其消渴和小便不利并见者,则有五苓散证、猪苓汤证、栝蒌瞿麦丸证等。至於小便利,除与消渴并见的肾气丸证外,未见专文论述,似为脱简而然。

条目


一、厥阴之为病(1),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2),下之不肯止(3)。

讲解〕本条论厥阴消渴证状和治禁。

(1)厥阴之为病:厥阴,是手厥阴心包和足厥阴肝。厥阴与少阳为表里,故厥阴为病,多波及少阳而同病。

(2)消渴,……吐蚘:厥阴有病,则肝木之气郁陷而产生风燥,包络之火不降而热邪炽炎,风燥炽热影响於少阳,与少阳相火相煽,逆冲於心胸肺胃,导致心胸之气不利,肺胃之阴被灼,从而出现消渴,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木郁生虫,虫闻食臭则出,所以食则吐蛔(蛔通蚘)热盛阴伤,气逆於上,病在厥阴少阳。

(3)下之不肯止:如果误下,则更伤阴而耗气,其证愈甚而不肯止息,故下法为本证所禁。

本条亦见於《伤寒论•厥阴病脉证治》,宜参看。

临证意义〕本条论述的实为蛔虫消渴证,治以苦楝根皮,射香二药为丸服。


二、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1);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2)

讲解〕本条借脉象论述消渴的病机,说明消渴病的发生是由虚劳引起的。

(1)寸口脉浮而迟,……为劳:寸口主上焦,以候心肺二脏,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肺卫气虚,则脉现浮:心营血虚,则脉现迟。迟浮相见,是为虚劳。

(2)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衰竭:营卫俱衰,则气血不能濡润滋养,故可由虚劳产生消渴。


三、趺阳脉浮而数(1),浮即为气,数即消穀而大坚(2);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3)。

讲解〕本条亦以脉象论述消渴的病机,说明消渴也可以由胃热气盛引起。

(1)趺阳脉浮而数:趺阳为胃脉,胃中浊气盛而上鼓,所以脉现浮象。胃中热邪盛而不熄,所以脉现数象。

(2)浮即为气,数即消榖而大坚:胃中热气熏蒸上鼓而脉浮,所以说浮则为气。热能杀穀,又能耗津,以致胃中燥坚,所以说数即消谷而大坚。

(3)气盛则脉数,……消渴:热气太盛,胃中燥坚,水入不能浸润,但从旁下转,且又为火气所迫而不留,偏渗于膀胱,致使小便频数。因溲数而津液偏渗,阴气被耗,肠道失濡,燥坚愈甚,所以大便坚硬。大便燥坚,小便频数,津液耗竭,是为消渴。

临证意义〕此两条所论消渴病之脉象,一见于寸口者为浮而迟,乃营卫俱虚,一见于趺阳者为浮而数,乃胃热炽盛,二者之脉均见浮,但前者为气不足,其脉当浮而无力;后者为气有余,其脉当浮而有力。不仅迟,数为辨。


四、男子消渴(1),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2),肾气丸主之(3)方见上。

讲解〕本条论肾虚消渴的证治。

(1)男子消渴:所谓“男子”,乃指房劳伤肾。肾气虚弱,阳浮于上,致口咽干燥,所以消渴不已。

(2)小便反多,……一斗:其下部无阳,无以蒸化水液,而水液溜于下,所以小便反多,从而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形成上热下寒证。

(3)肾气丸主之:本证是肾气亏虚,不能蒸津化气所引起,治以肾气丸,以干地黄、薯蓣、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等所谓“六味地黄丸”滋补阴精,以附子、桂枝温助肾阳,且引火归元,蒸动肾精以化生肾气。

临证意义〕 1)本条消渴、小便利多,乃房劳伤肾引起的。其病当还具有“腰部痠软”或'腰部空痛”、以及脉象沉细无力而两尺尤甚等证。

2)本篇论述的小便利多一证较简略,除与消渴并现的肾气丸证外,别无专文论述,这可能是本篇内容有所脱落的缘故。考历代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小便利多这一病证确实存在,而且是不少见的。例如:缩泉圆之丈夫小便频;醉仙圆之劳心,肾经寒,小便多;阿胶汤之肾虚小便多等等。缩泉圆是由乌药,川椒,吴茱萸、益智等药组成,但一般是以乌药、益智、山药为治,醉仙圆是白茯苓、黑豆、苡仁、枣汤组成;阿胶汤是由阿胶、人参、干姜、远志、附子、甘草、大麻仁组成。这三方都是针对小便利多一证而设的。


五、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1),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2)。方见上。

讲解〕本条论消渴小便不利的证治。

(1)脉浮,……渴者:膀胱为州都之官,能贮藏津液、气化排尿,又外应皮毛而主一身之表。邪入膀胱水府,水热互结。不能化气行水,则水液停蓄于膀胱,而下为小便不利,上为口渴、脉浮、微热,是水邪停积于膀胱而外应于皮毛,以致营卫不和使然。

(2)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表里双解,发汗利尿,治以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渗利水湿,桂枝通阳化气而行水兼以解肌发汗。

此条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当参看。


六、渴欲饮水(1),水入则吐者(2),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3)。

讲解〕本条为水逆的证治。

(1)渴欲饮水:水停则不能化气,气不化,则津不能布。此渴欲饮水,正是水邪停,气不化,津不布引起的。

(2)水入则吐:水邪停蓄,其气冲逆,则外水被格拒而不能入,所以水入则吐。

(3)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病由饮邪止逆使然,故名之曰“水逆”。亦以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渗湿。

此条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宜参看。

临证意义〕五苓散证虽有杂病与伤寒之不同,但事实上在临床上可以通用。


七、渴欲饮水不止者(1),文蛤散主之(2)。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讲解〕本条为渴欲饮水不止的方治。

(1)渴欲饮水不止者:肾为主水之脏器,心为主火之脏器,在正常的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其病肾水衰弱,不能制约心火,则心火无制而燥烈,故渴欲饮水。火热之邪坚结,水入不能消除其热,却反为热邪所消,所以渴欲饮水而不止。

(2)文蛤散主之,文蛤散性寒味咸,滋水润燥以导心火下行、交通于肾,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其渴即已。

临证意义〕文蛤散方,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但彼方是“文蛤汤”方之误。文蛤是指有文理的花蛤,不是“蚊合”。蚊合又叫“五倍子”,与此“文蛤”不同。


八、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1),小腹弦急,痛引脐中(2)。

讲解〕本条论石淋病的证候。

(1)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由于下焦热盛,膀胱之水液为热所灼,日久结成沙粒、形如粟米之状,所以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

(2)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膀胱居于小腹之中,肚脐之下,热壅气滞,膀胱不和,所以尿时小腹弦急而痛引脐中。弦急,即牵掣挛急。

临证意义〕本条所论,后世认为是石淋或沙淋。其临床表现为小便艰涩,尿道痛窘,尿中挟有砂石,少腹拘急等。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九、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穀引食(1),大便必坚,小便即数(2)。

讲解〕本条论胃热气盛的脉证。

(1)趺阳脉数,……引食:胃脉数,则胃中有热,热能消穀,所以消縠善饥而引食。

(2)大便必坚,小便即数:由于热邪偏盛,胃气看余,迫使津液偏渗于膀胱,肠道失濡而燥,所以证见小便数而大便坚。可参见前第三条。

临证意义〕本条论述脉证即后世所谓“中消”。其证当还有形体消痩,渴喜凉饮,舌红苔黄燥等证,治疗应以通腑泻热,可用承气汤。


十、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讲解〕本条为淋家之治禁。

素患淋病之人,膀胱热盛,阴液亏损,不可发汗再伤其津液,津液内夺,必迫血下行而现尿血之证。所以淋家之病忌用发汗之法。

本条亦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当参看。

临证意义〕本条虽云淋家不可发汗,然淋家具有外感表证确非发汗不可为治者,可于发汗药中加入养阴滋液之品以获其阴。


十一、小便不利者,有水气(1),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2)。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茯苓 薯蓣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讲解〕本条论水气内阻小便不利的证治。

(1)小便不利者,有水气:肾主水,水湿内停,肾阳受阻,致三焦失其决渎之用,而水道不通,所以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

(2)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水气不化,则津液无以化生而上承,故其人苦渴。以栝蒌瞿麦丸治之。栝蒌根、薯蓣生津润燥而止渴,茯苓、瞿麦渗水利湿而通利小便,炮附子通阳化气,温助肾阳,而复三焦决渎之权以治其根本。

临证意义〕栝蒌瞿麦丸是肾气丸的变制,治疗肾阳不化、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证,其证当还有腹鸣,四肢不温,以及脉沉等。


十二、小便不利(1),蒲灰散主之(2);滑石白鱼散(3)、茯苓戎盐汤并主之(4)。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温三服。

讲解〕本条承上条小便不利而详论治法。

(1)小便不利:发生小便不利之病,实有多种原因,治疗上也就不能以一方统治,必须根据其致病原因而分别采取治疗措施。

(2)蒲灰散主之:如小便不利是由于肝郁血滞者,用薄灰散化瘀滞,利窍泄热以为治。

(3)滑石白鱼散主之:如小便不利是由于水郁血结者,用滑石白鱼散散瘀血、利水下气以为治。

(4)茯苓戎盐汤并主之:如小便不利是由于肾虚脾弱者,用茯苓戎盐汤渗湿,健脾补肾以为治。

临证意义〕本条小便不利一证的治疗,并列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三方。然三方药味的组成不同,在临床上用於治疗小便不利证是有所不同的。蒲灰散是由蒲灰、滑石二药组成,具有化瘀凉血、利窍泄热的作用;滑石白鱼散是由滑石、乱发、白鱼三药组成,具有消瘀止血、利尿通淋的作用;茯苓戎盐汤是由茯苓、白术、戎盐三药组成,具有益肾健脾,清热利湿的作用。


十三、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1),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方见中暍篇中。

讲解〕本条为消渴的证治。

(1)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是为肺胃热盛、津伤气虚之候。有热,则伤津耗气;津伤,则无以润;气虚,则无以布,所以口干舌燥而渴欲饮水。

(2)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以白虎加人参汤益气生津、清热解渴。石膏、知母清热滋阴,人参、粳米、甘草益气和中。

本条亦见於《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中,宜参看。

临证意义〕本条所论证候和方治,后世认为是上消证治。


十四、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讲解〕本条承上条而论邪热炽盛的消渴证治。

上条是肺胃受灼而渴欲饮水、口舌干燥,所以用清金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本条是膀胱受灼而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发热,为邪热既深,肾阴受损,津液耗伤而燥,所以用猪苓汤养阴润燥、清热利水。

临证意义〕本条所述脉证与上第五条所述五苓散脉证相同,均为脉浮、发热、口渴、小便不利等证,但五苓散是化气行水,有发汗作用,见於《伤寒论•太阳病篇》:而猪苓汤是育阴行水,多汗禁用,见於《伤寒论•阳明病篇》及《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宜参看。


小结

本篇论述了消渴、小便利、淋病等三种病,这三病的证候常交互并见,消渴常见有小便病变,淋病即小便病变,小便利病又可见消渴证候。

本篇论述消渴一病,以“善消而大渴”为主要证候,乃厥阴风燥伤津和三焦气化失常所引起。本篇具体地提出了胃热、肾虚和肺胃燥热伤津等三个方面。由于肺胃燥热伤津者,以白虎加人参汤为正治方法,此即后世所谓“上消”,由于肾虚不能化气者,以肾气丸为正治方法,此即后世所谓“下消”;由于肾阴不足,燥火伤液者,以文蛤散为治疗方剂;由于胃热燥结者,本篇未出其方,后世治以承气汤,称为“中消”。

本篇论述小便利一病,只有肾气丸证一条,而且是小便利多与消渴并见。

本篇论述淋病,包括小便不利、小便淋涩疼痛、小便癃闭不通三者在内。由于气化不利、水气内停者,用五苓散;由於郁热伤阴、水湿内留者,用猪苓汤;由于肾虚水停、上有燥热者,用栝蒌瞿麦丸;由于热盛血瘀、湿热为患者,用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由于脾肾不足、湿邪偏盛者,用茯苓戎盐汤。然而,五苓散证、栝蒌瞿麦丸证、猪苓汤证三者,又为淋与消渴并见之方证。

复习思考题

1.肾气丸和白虎加人参汤之主治证状各是什么?

2.肾气丸和栝楼蒌瞿麦丸都有温助肾阳的作用,二者的临床应用有什么区别?

3.何谓淋病?其证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