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十九、中风先辨中腑与中脏

十九、中风先辨中腑与中脏

中风,是发病率很高的病,中风病的辨证,历代医家均有各自的见解,一般来说,先辨部位,或先辨虚实,或者以部位与虚实结合起来辨证,兹举一例说明:

真定府临济寺赵僧判于至元庚辰八月间患中风,半身不遂,精神昏愦,面红颊赤,耳聋鼻塞,语言不出,诊其两手六脉弦数。洁古有云:中脏者,多滞九窍;中腑者,多著四肢。今语言不出,耳聋鼻塞,精神昏愦,是中脏也;半身不遂,是中腑也。此脏腑俱受病邪,先以三化汤一两,内陈三二行,散具壅滞,使清气上升,充实四肢,次与至宝丹加龙骨、南星、安心定志养神治之,使各脏之气上升,通利九窍。五日,声音出,言语稍利,后随四时脉证加减用药,不旬,即稍能行步。日以绳络其病脚,如履阈或高处,得人扶之,方可踰也。又刺十二经之井穴,以接经络。翌日捨绳络,能步行百步,大势皆去。戒之慎言语节饮食,一年方愈(《名医类案•卷一》)。

提示:在这里,医生引张洁古老先生的名言:中脏者,多滞九窍;中腑者,多著四肢,将患者语言不出、耳聋鼻塞等症,归于中脏之故,将患者半身不遂,归于中腑之故。风邪,善行而数变,乘虚而入,发病后由腑及脏,脏腑俱病,结合六脉弦数,诊为实证,并从通腑散滞论治。此案令笔者想起两件往事,第一件,笔者的老父是一位老中医,32年前患中风时年已古稀,形体壮实,脉证同上,当地名医冯、祖两位先生与笔者惧于气脱,均不敢以通腑论治,以致贻误病机,于1958年8月24日病逝。第二件,笔者大学同窗李维贤的老父1963年患中风,半身不遂,李老先生是吉林省四平市名医,他建议以通腑法治疗,本院医生不敢处方,他只好电摧李维贤同学回家,由李维贤记录他口述的通腑处方,通下奇臭的大便,肠腑壅滞得散,浊气得降,清气得升,四肢得养,疾病得愈。以上实例,说明中风实证用通腑治法,会取得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