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不寐 附:多寐

不寐 附:多寐

不寐,俗称失眠。是以邪扰神明或心营失养,致使经常不易入睡为主证的病证。临床常兼见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证状。凡不以失眠为主证,且仅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不寐,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阳气由静转动时为清醒状态,这种规律一遭破坏,就可导致不寐。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1.思虑劳倦,损伤心脾 思虑劳倦太过,必致阴血暗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思虑伤脾,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由此可见,心脾不足造成血虚,血不养神,神魂无主,会导致不寐。

2.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则心阳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独亢,热扰神明,神志不守,因而不寐。

3.阴虚火旺,肝阴扰动 情志所伤,肝失调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静造成不寐。

4.心虚胆怯,神魂不安 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亦能导致不寐。因素体虚弱,心胆气虚,善惊易恐,稍有惊扰,即夜寐不宁;也有因突然受到惊恐,损伤心神,造成终日情绪紧张,惕惕不安而不寐。不论因虚、因惊所致不寐,二者又往往互为因果。

5.胃气不和,夜卧不安 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中宫,致胃气不和而卧不得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辨神志,分虚实 凡入睡难而早醒、或睡中多梦,或似睡似醒,一般无烦躁而精神疲倦者多属心脾两虚;虚烦不眠或眠而易惊,惊醒难以复寐者多属心虚胆怯;心烦难寐,寐则恍惚多梦,多属阴虚火旺;心胸烦热、躁扰不眠,甚者彻夜无睡意,多属痰热内扰;心中郁闷难寐,脘腹时胀,气常走窜,梦常饮食,多属胃中不和。

2.辩兼证,定脏腑 不寐而兼有心悸、神疲、健忘、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脉细弱者为心脾两虚。不寐而兼头晕耳鸣、口渴咽干、五心烦热、精神萎靡、腰痠、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不寐而兼心神不安、胆怯心悸、遇事易惊、气短倦怠、精神不振、脉弦细者为心虚胆怯。不寐而兼有脘腹痞满、胀闷、嗳气或大便秘结,脉见滑象者为胃中不和。不寐而兼见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胸肋胀满、善叹息、脉弦数者为肝郁化火。不寐而兼见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痰多、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痰热内扰。

(二)论治要点

不寐证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安,因此安神是治疗不寐证的主要方法。但心神不安的原因很多,有血虚、气虚、阴虚等,治疗时,除安神以外,还应当重视养血、益气、滋阴等法则的运用,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1.养血安神 主要用于血虚不寐证。临床常选用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合欢花、夜交藤、茯神等。

2.益气安神 适用于心胆气虚,心脾气虚之证,常用人参、太子参、远志、茯苓等配入安神药,可治疗因气虚所引起的不寐证。

3.滋阴安神 龟版、鳖甲有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阴虚火旺的不寐。黄连、黄芩配生地、阿胶、鸡子黄,清心降火安神,也可用于阴虚火旺的不寐证。

4.重镇安神 琥珀、硃砂、磁石为安神药的重剂,可用于不寐重证及里有痰热的实证。

(三)常见证治

1.实证

(1)肝郁化火:

证候: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例:龙胆泻肝汤加茯神、龙骨、牡蛎。

(2)痰热内扰:

证候:不寐,头重目眩,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例:温胆汤加黄连、山枙。

2.虚证:

(1)阴虚火旺:

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例:黄连阿胶汤,硃砂安神丸随证选用。

(2)心脾两虚:

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方例:归脾汤

(3)心胆气虚:

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定惊,安神定志。

方例:安神定志丸。

(四)临证权变

为増强安神的效果,常根据病人的兼证选用佐助安神的药物,如五味子有敛气阴、生津液的作用,常配养血安神药用于不寐的虚证。丹参、莲子心、麦冬有清心除烦的作用,凡不寐而有心烦者都可配用。郁金、石菖蒲、白蒺藜、远志、合欢花有解郁舒气的作用,可用于不寐证兼有胸闷不舒、情志不快、时作太息者。山栀、麦芽、莱菔子、神曲等和胃化滞,常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者。积滞已消,仍不能入睡者,常用半夏、秫米以和胃气。若由于痰湿扰心,不能安卧,胸闷气郁,是属痰火湿热之征,法当化痰燥湿,清热安神,常用温胆汤合消气化痰丸加减。若因肾阴不足、心火上亢,使心肾不交而怔忡不寐者,可用交泰丸以交通心肾。

调护

本病属心神的病变,故应注意喜怒有节,心情舒畅。居住环境安静,避免噪音。病人应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寐病人,服药时间以午后及晚上各一次为宜。

应用例案

例一、袁XX,男,50岁,门诊号62/58575.

初诊:1962年11月20日。

主诉:失眠十余年。

病史:每夜不能入睡,思想纷纭,初服安眠药时有效,长期,服用安眠药后,头痛反剧。入睡后,多梦易醒,次日即感头晕头痛,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能减低。

诊断:神经衰弱(失眠)。

医案:夜入睡,睡则多梦,头晕且痛、心烦不安,脉弦细、苔薄质红有裂纹。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小川连3克 陈阿胶9克,烊冲 生地黄9克 炒枣仁9克 石决明18克,先煎 紫丹参9克 夜交藤9克 合欢皮9克 炒白芍9克 鸡子黄1枚 冲服

疗效:前药服后,睡眠较安,精神较好,唯中脘作胀,饮食减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前方加姜半9克,广陈皮4.5克,服药后,睡眠很酣,以前所没有的。(《临证偶拾•张羹梅医案》)

:本例服安眠药无效,病史达十余年,实为不寐之顽证。辨证中抓住心烦不能入睡,寐则多梦,头晕且痛之特点,断其为阴虚火旺,用《伤寒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而收效、方中以黄连、黄芩泻上焦心经之火,白芍、阿胶滋下焦肝肾之阴,鸡子黄养心阴,佐以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安神之品,补水济火,使其水升火降,十年沉疴,几剂收效。

例二、肖X,男,35岁。夜难安眠已久,乱梦纷纭,睡后易惊,每晚非服安眠药不能入睡。精神不振,易于烦躁,纳食乏味,食后则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左关脉滑,余部脉象虚小,曾服酸枣仁汤一周未获显效。睡后易惊,为肝胆郁热挟痰,扰及心神,致使夜寐不宁,拟以清胆豁痰安神之温胆汤加味为治。

广陈皮4.5克 清半夏9克 云茯苓9克 炙草6克 枳实3克 竹茹9克 石菖蒲6克 炒萸连1.5克

服药一周后,已不服安眠药即可入睡3—4小时,烦躁亦减,腹仍胀满不舒,舌脉如故,又以此方加减,服至月余,上症基本痊愈。(《岳美中医案集》)

按:本例根据患者睡后易惊、精神不振,易于烦躁,舌苔黄厚,左关弦滑,辨其为肝胆郁热夹痰,投温胆汤加菖蒲、炒萸连,守方月余,基本痊愈。方中加石菖蒲其用意在于用菖蒲之芳香化湿,醒脾健胃,解其纳食乏味之苦,与半夏、陈皮、茯苓同用,可除其食后脘胀之证。

例三、心主一身之火,肾主一身之水,心与肾为对待之脏。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寤多寐少,悸动不安,甚则惊惕,是心火之亢,亦肾水之亏也。且操劳则伤心,思虑则伤脾,二经专司阴血,而肾尤为阴液之主,今阴液极亏,则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致有阳不入阴之候。脉象细弱而数,舌本脱液,皆阴弱阳亢之征。欲降其火,宜滋其水,俾真阴逆复,水火庶得相济。拙拟养心阴,滋肾水、合清降治之,望其阳得下交,阴得上交,庶几阴阳相恋,而悸动惊惕由渐而减,然尤在静摄心神,见效较速。

首乌 阿胶 辰砂 枣仁 远志 辰灯心 生地 龙齿 丹参 磁石 牡蛎(《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

按:本案根据患者失眠、心悸、舌本脱液、脉细弱而数,诊为阴虚火旺证。用养心阴、滋肾水,合清降之剂,见效甚速。病例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剖析入微,丝丝入扣,为后学者树立了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