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癲狂

癲狂

癫为颠倒错乱,狂为狂妄躁扰。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因二者同属精神失常的疾病,且可互相转化,故常癫狂并称。

癫狂须与痫证、谵语、脏躁等病证相鉴别。

癫狂的治疗,在于祛除导致阴阳失调、神明逆乱的病因,如气滞、痰结、火郁、血瘀等。

〔病因病机〕

癫狂的发病,总的来说是由于阴阳的偏胜偏衰,即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导致此种变化的机理,多与七情内伤有关。进而产生气滞、痰结、火郁、血瘀等,蒙蔽心窍而引起神志失常。对

本病的病因病机讨论如下。

1.情志抑郁

七情内伤是引起癫狂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恼怒惊恐,损伤肝肾,致肝肾阴液不足,木失濡润,屈而不伸,则默默寡言,痴呆,语无伦次;若喜怒无常,心阴耗伤,致心阴不足,心火暴张,则狂言狂语,骂詈不休,逾垣上屋;或所欲不遂,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虚则神耗,脾虚则不能生化气血,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或脾胃阴伤,胃热炽盛,则心肝之火上扰,神明逆乱;如此等等,均能导致癫狂病。

2.痰气上扰

由于痰气上扰清窍,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致狂躁不宁,歌笑骂詈,逾垣上屋而为癫狂。痰气内郁有因长期忧思郁怒,气机不畅,肝气犯脾,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的,也有因脾气素弱,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浊阴蕴结成痰者。无论何因造成痰气内郁,总由于痰气上扰清窍而病癫证。另外,因五志化火,不得宣泄,炼液成痰;或肝火乘胃,津液被熬,结为痰火;或痰结日久,郁而化火,致痰火上扰,神志迷乱,也可发为狂证。

3.气血凝滞

气血凝滞脑气,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而出现哭笑不休,骂詈歌唱等病态证候。

4.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机体由于气、痰、火、瘀造成阴阳的偏盛偏衰,使阴阳平衡失调,不能互相维系,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明逆乱而发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辨神气

神气是精神活动的外在现象,若见神情外露,神采焕发,目光炯炯有神,情绪激昂者为狂证,属阳,为痰火扰心之征象;如精神萎靡,目光呆钝,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者为癫证,属阴,乃痰迷心窍之表现。

2.辨情志

情志属于思维活动的反应,狂证者以兴奋为主,可见狂言骂詈,高歌憨笑,或惶恐不安,语无伦次,喋喋不休;癫证者以抑郁为主,神明内闭,恍惚不宁,或暗自悲泣,屏居喑室,面壁不语,惊恐避人。

情志变化,伤及于脏,五脏各有所主,因而癫狂的神志失常,亦与五脏密切相关,如惊悸不宁者,为病在肝,忧思郁闷者为病在脾;悲泣太息者,为病在肺。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统摄七情,故关键仍在于心,而旁及肝脾肺肾。

3.辨体态

体态是受精神活动所支配的行为表现。狂证以妄动为主,可见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数日不食,而能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力所能及,狂奔裸体,不避亲疏,毁物伤人,甚至自杀。皆属五志化火,鼓动阳明痰热,痰火扰心,蒙蔽清窍所致,故尚有便秘溲赤,口渴唇干,不食不眠,舌红苔腻,脉滑数等证。癫证表现以抑郁为主,孤僻寡言,表情淡漠,蓬头垢面,秽洁不知,语无伦次,行止懒散,呆笨不敏,肢体僵硬,甚至静卧不动,不言不语,不饮不食,不便不溺,状若昏迷,脉滑苔膩。乃肝气被郁,脾失健运而生痰浊,蒙蔽心窍所致。

癫狂而有面色暗滞,或症状之轻重,一般与妇女的月经、产后有明显关系,经血紫黯有块;或舌质紫而有瘀斑,脉弦者乃气血凝滞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接续而成。

癫狂须与痫证、谵语、脏躁相鉴别。痫证是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四肢抽搐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与本病不难区分。但因痫证又有癫痫之称,故易于发生混淆。“谵语”是因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热邪扰乱神明,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重证,为热性病过程中的一种证候。可根据发病经过及其他热病症状予以鉴别。脏躁于发病严重时,可类似狂证,但一般不会自伤或伤及其他人,且于发病后,一如常人,与狂证病情迁延,完全丧失自知力者有所不同。

(二)论治要点

癫狂由于气郁、痰火,或气郁与痰火互结,扰乱心神,治疗:属实者以理气开郁,去痰清火;属虚者以养心益脾,安神。

1.理气开郁 常用四七汤加胆星、郁金、菖蒲,远志等药,神昏志乱者用至宝丹。

2.去痰清火 如痰迷心窍,痰浊壅膈者,治法先用吐剂以三圣散取吐,祛痰用稀涎散,控涎丹之类。如顽痰壅盛,痰火上扰者,用礞石滚痰丸以逐痰泻火,如痰热交蒸,烦躁不安者,可用温胆汤合白金丸加黄连、瓜蒌以化痰清热,或者用生铁落饮,清火化痰,镇心安神。如属热盛狂躁,证见大便秘结,可用大承气汤加减,以泄热泻火;如热盛神昏者,可用安宫牛黄丸。

3.养心益脾安神 用于癫病日久而心血不足,脾气虚弱,心神失养,为心脾两虚之证,一般常用养心汤加减;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可用生地、天冬、麦冬、元参、知母等以养阴清热,加茯神、枣仁、柏子仁、菖蒲、远志以宁神。

(三)常见证治

1.癫

(1)痰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例:顺气导痰汤加远志、郁金、菖蒲。

(2)心脾两虚:

证候: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衰少,舌色淡,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方例:养心汤加减。

2.狂

(1)痰火上扰:

证候:病起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象弦大滑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例:生铁落饮为主方。

(2)火盛伤阴:

证候:狂病日久其势渐减,且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例:二阴煎。

(四)临证权变

癫证因痰气郁结致病者,重证可以控涎丹除胸膈之痰浊;倘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象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取吐,劫夺痰涎,惟药性猛悍,用之当慎;吐后形神俱乏,应以饮食调养。如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先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用四七汤加陈胆星、郁金、菖蒲、远志之类,以化痰行气。如见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证,系痰气郁而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所致,宜清热化痰,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神志昏乱者,用至宝丹清心开窍,如逐渐高声吵嚷,动手毁物等证候,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证施治。

癫证属心脾两虚型,也可用养心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用于癫证悲伤欲哭,精神恍惚等。

狂证痰火上扰,舌苔黄腻甚者,为痰火壅盛之征,除以生铁落饮为主方治疗外,可同时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若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

狂证火盛伤阴病人,除以二阴煎治疗外,亦可用《千金》定志丸调治。

涌吐与攻下,涌吐是祛除胸膈痰涎壅盛的方法,治癫证或狂证初起形神未衰者,宜首选用此法。涌吐能使阻塞于胸膈之痰涎,一涌而出,癫狂皆可用之。常用瓜蒂6克,防风6克,藜芦3克,捣成粗末,先煎三、五沸,取汁300〜500毫升徐徐灌服,以吐为度,不必尽剂。瓜蒂、黎芦之类,皆属剧毒之品,切勿多服用,以免中毒。遇有狂证违拗口不开者,也可用鼻饲法。吐后形神俱乏,当以饮食调养,亦可用人参30克以扶正。

通泻是荡涤痰食积滞,峻泻实热的方法,多用于狂证。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牵牛子、芦荟等。也可用甘遂末1〜3克装胶囊内清晨空腹吞服,使大便保持在1日3、5次为佳。

无论涌吐或攻下,皆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免伤正气,吐法性剧烈,更宜慎用。

〔调护〕

1.癫狂病多因七情内伤致病,故应注意精神调摄。医护人员要正确对待病人的病态表现,应持关心态度;对其不合理要求应耐心解释,不得讥笑、讽刺,对有打人、骂人、自伤、毁物等证候的重病人,应采取防护措施,派专人照顾,并将危险品如刀、剪、绳、药品等严加收藏,以防止意外。

2.癫狂病人应有良好的睡眠,失眠常可促使病情加重,应保持环境的安静。

3.饮食以普食为主,应无骨无刺为宜,食具应用坚固不宜破损的。躁动抢食或拒食者,应重点照顾,保证适当的营养。

〔应用例案〕

例一、田××,病发自1979年春节,打人骂人,视亲人如敌,对其父母尤恨,烦躁不安,摔坏物件,经精神病院诊为精神分裂症。虽用大剂量冬眠灵、安定,亦不能入睡,或少眠即醒,醒后狂躁不减,口干唇燥,大渴引饮,喜冷饮。腹满胀,4〜5曰未解大便,小便红赤。面红目赤,舌红,苔白厚腻,兼见黄褐色,根部尤甚。脉右滑数有力,左滑数略沉,证属阳明热盛,痰热互结,胃气不降,气逆于上,鼓动痰火上迫神明。即投大陷胸汤合温胆汤。处方:

陈皮 胆星各12克 法半夏 枳实 天竺黄 远志各15克 云茯苓 炒枣仁 珍珠母 芒硝后下,各30克 竹茹20克 菖蒲10克 代赭石 大黄各30克 甘遂末 硃砂 琥珀各3克,各分2次冲服

连服五剂,大便通,多则一日4〜5次,质稀,狂躁大减,上午仍胡言乱语,烦躁持续约二小时左右,午后安静,舌苔黄褐色退,遂照原方大黄减至20克,去甘遂末,再进十剂,精神基本正常,间有胡言乱语,睡眠多梦,头晕胀,胸闷恶心,烦躁,纳差,舌苔白腻而滑,脉弦滑,照方加减。又连服20剂,病者精神正常,睡眠好,仍上午有时觉头沉发麻,舌苔厚,脉弦细数。此乃阳明火盛伤阴未复,遂转滋阴补血,养心健脑之方。处方:

生地 首乌各20克 麦冬 玄参 丹参 茯苓 杞子 白芍各15克 炒枣仁 柏子仁 合欢皮各30克 菖蒲 五味子 当归各10克 珍珠母60克 硃砂3克,冲服

服二剂,停一日,连服20剂而愈。转做药丸继服,以资巩固。愈后4年未见复发(录自癫狂治验摘介,张太康医案,《新中医》,1984;〈10〉21)

按:本证为阳明热结,痰火内扰神明之证,故用攻下法以荡涤阳明实热。养心宁神镇惊之品治之,于5剂后狂躁大减,15剂后精神证状基本回复正常。此后因火盛阴伤未复,改用养心滋阴之法,其中珍珠母用至60克,以清热安神定惊而收全功。本例辨证确切,用药有胆有识,治疗层次分明,可为初学者效法。

例二、刘××,男,34岁。1977年4月3日初诊。神志失常已2年余,神思恍惚,呆钝,口中流涎,脉弦滑,舌淡、苔白腻水滑。证属痰迷心窍。治宜劫夺痰涎,先用防风、瓜蒂、赤小豆各9克取吐,吐出大量痰涎;继用化痰开窍之药调治,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紫苏、郁金、白芥子、莱服子、苏子各10克,胆星6克,竹沥30克,同时加服苏合香丸。上方加减共服30余剂,好转出院。(录自彭泽林癫狂治疗七法,《浙江中医杂志》,1981,〈11〉:516)

按:本例见证为精神呆钝,口中流涎,脉滑、舌淡、苔白腻,而无火热之征,故为痰迷心窍之癫证。用涌吐之剂,吐出痰涎,继用化痰开窍之药调治而好转。所应注意者,瓜蒂用至9克,若为散剂,则量较大,初学者宜慎用,以免中毒。一般应从6克煎服开始,试用之即可,而且此法也仅能应用一两次,不宜连用,否则胃气受伤,常多日不易复元,反而影响治疗。

例三、胡××,女,34岁。1975年4月11日初诊,产后20余天,暴怒伤肝而致精神失常,狂躁乱动,胡言乱语,蓬头垢面。脉细涩,舌绛,苔少略黄。证属痰热、瘀血内阻,神明失常。治宜破瘀活血,清热化痰。

桃仁 红花 生大黄各15克 元明粉9克 桂枝 柴胡 枳壳 竹茹 半夏各10克 龙胆草4克 甘草6克 合欢花 夜交藤各30克

2剂后大便数次,略见安定,睡眠好转,已不骂人。上方加减继服10剂告安。(录自彭泽林癫狂治疗七法,《浙江中医杂志》,1981,〈11〉516.)

按:本例为产后血瘀阻络,凝滞于脑,元神失司,发为癫狂。其脉涩舌绛以及狂燥乱动等,皆属痰、瘀之象,治以破瘀、化痰、清热之剂,佐用夜交藤、合欢花以养心宁神,2剂即见功效,10剂而痊愈。可见化瘀活血法,在癫狂的治疗中有其重要意义。

例四、一妇人发狂,弃衣而走,踰屋上垣,不识亲疏,狂言妄语,人拏不住,诸医束手。龚令家人将凉水乱泼,不计其数,须臾倒仆。脉之六部俱弦数有力,此热极生风也。用防风通圣散加生地黄、黄连、桃仁、红花、丹皮,三剂而安。后服祛风至宝丹而全愈。(《续名医类案•颠狂》)

按:狂为阳病,多主火热,六脉弦数有力,为热极动风之象。以防风通圣散熄肝风,除胃热,又加生地、黄连、丹皮清热凉血,桃、红活血。

〔简便验方〕

1.生铁落30克,灯芯草2扎,竹沥水30克。

用水两碗半,入铁落灯草煎至一碗,冲竹沥水混合,一次服,一日二次。

资料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3。

2.大黄125克,白酒30毫升。

将大黄加酒泡入药锅,次晨加水400毫升,以武火急煎,待似沸非沸时滤出温服,一疗程服4剂,服药间隔为1、2、4周,即第一剂药与第二剂间隔一周,第二剂与第三剂间隔二周,第三、四剂之间间隔四周。

适应于躁狂症,精神兴奋,口若悬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

本方服后1小时左右,排黄褐色尿液,服后2〜3小时时,排粘液、风沫样大便,此为药物反应。

资料来源:《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

3.甘遂6克细末,朱砂12克研细,新宰猪心一个。

先将猪心剖开,取出心房或心管内血液,与甘遂细末调成硬膏状(心管中血液不足用时,另加些猪血亦可),纳入猪心内,以细线缠紧,外面以草纸用水湿透裹五、六层,外面再包以黄土泥,置炭火上煨熟,不要太生和太焦,煨好后取出猪心内药块,置近火处干燥之,然后再研成细面,与朱砂面合匀,分成五包,为一料。

每日清晨空腹时,以制药的熟猪心煎汤,送服一包,大便利下恶物为效,未下再服,下后身虚弱者,隔日再服。心虚、怔忡、脾虚便泻者,暂不宜服。

资料来源:《中医验方汇选》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12。

〔文献摘录〕

《素问•阳明脉解篇》:“阳明者……,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髙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素所能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医家四要•病机约论•癫狂》:“癫疾始发,志意不乐,甚则精神痴呆,言语无伦,而睡于平时,乃邪并于阴也。狂疾始发,多怒不卧,甚则凶狂欲杀,目直骂詈,不识亲疏,乃邪并阳也。故经曰,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盖癫之为病,多因谋为不遂而得,宜以安神定志丸治之,狂之为病,多因痰火结聚而得,宜以生铁落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