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附:吐酸

附:吐酸

吐酸俗称“泛酸”,指胃中酸水逆出于口而言。古代文献里还称“吞酸”,吞酸指胃中酸水逆于咽喉部,不及时吐出而又咽下之状。两者证情虽有不同,但是皆指胃酸上泛而言:民间有"酸心”“醋心”之说,是胃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但亦可单独出现。本病多因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形成,亦可由脾胃素虚,肝经受寒,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寒渍成酸上泛而吐酸。

〔病因病机〕

1.饮食失节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胃气不和致吞酸噫气。

2.七情内伤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逆乘脾胃,致嗳气吞酸。

3.外感风寒 邪犯胃,胃阳彼遏;湿浊内停,郁而成酸或食生冷,中阳受伤,寒滞客于脾胃,脾胃纳运失常,气机不畅,吞酸时作。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寒,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不思饮食,纳运失常,形成嗳气吐酸或泛吐清涎酸水之证。

〔常见证治〕

吐酸一证,临床上有寒证与热证之分。热证是由于肝经火邪内郁,肝失疏泄,不能协助脾胃升降气机,致使土郁热蒸,腐气作酸,胃气上逆而形成吐酸病证。其寒证则由于脾胃素虚,肝经受寒或因饮食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因寒渍成酸上泛而吐酸。因吐酸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当以治肝和胃。

1.热证 吐酸时作,胃有烧灼感,胸闷不舒,或兼有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嗳腐食臭,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加味。若饮食积滞可用保和丸加减。

2.寒证 除泛吐酸水外兼见胸脘胀闷,喜温喜按,嗳气酸腐,四肢不温,疲倦无力,大便溏薄,舌淡,舌苔白滑。治以温中散寒,养肝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汤主之。胃纳欠佳,舌苔白厚加神麯,鸡内金,湿浊内阻,舌苔厚腻加藿香、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