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附1:再论中医的阴阳概念

附1:再论中医的阴阳概念

所有中医经典书籍中都大量包含“阴阳”二字,如何准确理解“阴阳”一词是学中医必须面临的问题。遗憾的是,传统中医界对阴阳的解释总是不够简单、清晰,造成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中医学习者对此都疑惑不解,很多中医一辈子行医,会用阴阳名词看病用药,却说不清阴阳到底是什么。

笔者在论坛和中医学习者讨论阴阳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中医学习者是困惑的,有人以为阴阳是一种不可琢磨、不可描述的玄幻的事物,也有人认为阴阳是二分法,不能描述六气、五行等非二分的事物。说明阴阳定义不清的问题实为中医学习的最大障碍。

本书第一章虽然对阴阳做了浅显的解释,但因篇幅所限,没有引经据典做更有说服力的阐述。因此这里再详细说一下。

阴阳的疑惑古人早已有之。《灵枢》阴阳系日月篇,黄帝问,十天干之甲,在五行中,以东方甲乙木为春,春对应人体的肝,是足厥阴。那为什么该篇中又说甲为左手之少阳?

岐伯回答,两者不是指一个事物。甲对应左手少阳,是在天地阴阳的范畴内比较阴阳。甲对应足厥阴肝经,是在一年四季变化范畴内比较阴阳。进而做了更明确的阐述,说“阴阳”有名无形。意思就是阴阳只是代号,并无确定所指的事物。如果想落实阴阳具体含义,必须先明确何种事物及其机理。在此处,分别是指天地和四时两种事物。

黄帝曰: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主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内经《素问》阴阳离合篇,黄帝提问,说天阳地阴、日阳月阴,这些都是二分,为什么三阴三阳是六分,与二分不同?岐伯回答,阴阳虽然用两个字表达,但是实际上用十、百、千、万都可以,甚至可以分成无数份,并非一定是阴阳两分。选择哪种划分方法主要取决于如何描述更简单、更有益于解决问题。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说有天地阴阳,也有人之阴阳。人的阴阳相对简单,还可以计数。天地之阴阳过于复杂,不能以数来计算,只能以象来说。这个象,指的是一种概括性描述。过于复杂的事情很难描述清楚细节,所以用一种概括性的词语描述其主要特征即可以。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知道,阴阳是一种抽象代号,可以代表万事万物,但具体代表哪个事物,需要落实到实际语境中。有了具体事物,在其运转过程中,才有主动与被动、高与低、明与暗、多与少、强与弱等阴阳关系。

比如汽车,从推动角度讲,发动机推动车轮转动前行,发动机为推动者为阳,车轮为被推动者为阴;从保护角度讲,车壳保护发动机不被雨淋日晒,车壳为保护者为阳,发动机为被保护者为阴。这里发动机在不同的功能中分属不同的阴阳属性。

再比如人体内在脏腑与外在形体相比较,内在脏腑为阴,外在形体为阳。但外在形体的筋骨与皮肤相比较,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其中的筋骨在不同的比较方式下,就有不同的阴阳属性。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灵枢-寿夭刚柔第六》

即便是太阳。中医虽公认太阳属阳,其实也是默认谈自然界或者谈人体的情况下,因太阳带来了热量能量,所以属阳。如果把太阳放到整个银河系的范围内考虑,太阳也是跟随银河系的核心运动,属于从属者,属阴。

所以必须说清楚具体事物功能,否则阴阳歧义太多,没法学习。

还有阴阳二分的问题,以前面发动机推动车轮的例子来说,如果考虑更细一些,发动机到车轮之间还有传动轴,发动机、传动轴、车轮三者共同完成了推动车子的功能,这样就需要三分。所以阴阳二分也只是为了概括,涉及到具体情况,三分、四分、五分、六分、甚至更多都可以,无论怎么分,事物还是那个事物,所以说“其要一也”。这样大家就明白所谓五运、六气都在阴阳范畴之内,不必纠结于二分的问题。

阴阳只是一种描述事物的方法术语,与现代常用的术语本质没有不同。阴阳概念包含万物,自然也包括现代的各种科技成果。甚至西医也在不知不觉中使用阴阳术语,其化验病毒含量的时候,也使用阴性、阳性的概念,一般阳性代表超标而异常,阴性代表低于指标而正常。

如果愿意的话,大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阴阳术语描述。比如一栋四层的楼,可以称下两层为阴,上两层为阳,第一层为阴中之阴,第二层为阴中之阳,第三层为阳中之阴,第四层为阳中之阳。如果是五层楼,可以设定下三层为阴,上两层为阳。下三层不好用阴阳二分,可以再设定一系列名词,用阴中之少阳、阴中之太阴、阴中之至阴表示。

如果是十八层楼,楼层太多,再这样表达就太复杂了,所以用低层、高层来表示就可以。这里低层、高层就是象,复杂事物用象来表示就很方便。

因阴阳所能表示的事物太多,所以不要再在概念上浪费时间,而应把阴阳落到实处,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分析中医经典中每一处阴阳,其具体所指是何功能?如此方能一步步构建稳健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也才能真正读懂黄帝内经。

比如内经讲“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这里谈到的内外、腹背、脏腑,其阴阳交互合作的机理如何?这些机理如能明确,中医的治法会像常识一样简单。大家都知道天气热可在地上引入水源,这是天病治地;大地干旱可增加天空降雨,这是地病治天。两者都属于常识。如果理解了人体的几种主要阴阳关系,则中医的左病右治、外病内治,上病下治、脏病治腑等治法也会变成常识。

要承认,中医中很多阴阳概念,其背后所指的事物功能还没有完全清晰解读,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把明确的概念说清楚,不明确的概念存疑待考。当遇到说不清楚的阴阳时,要明白之所以说不清楚,是因为我们对其所表达的事物、机理不清晰,所以必然无法解释。此时不必纠结,存疑即可。

明白阴阳的道理后,以后我们学习中医,遇到阴阳二字,就要思考其所指何事、机制如何?反之,遇到一些功能,即使没提到阴阳,我们也能想到如果用阴阳名词解释,何为阴,何为阳。

在我们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的阴阳章节,说“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个意思已经隐含了谈阴阳是基于“事物”而谈,也就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阴阳。但是这个解释还不够透彻,应该进一步关注该事物的运转机制,以及维持其正常运转涉及的多角度的平衡。然后基于这些平衡关系,才能谈其阴阳波动与差异。这个问题没解释清楚,导致很多学习者没法透彻理解阴阳概念,在中医界逐渐形成了空谈阴阳的不良风气。空谈阴阳就是不谈事物,不谈其机制,不谈其平衡点,随意用阴阳胡乱解释问题,牵强附会。结果就是讲的人自己也不清晰,听的人更是糊涂。不同层次阴阳的混用,使阴阳概念成了空中楼阁,成为玄学、迷信的代名词,无法完成交流、传承中医知识的任务。在一些被错误理解的阴阳理论指导下,会形成一些偏颇的中医学派,危害不小。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南与北、动与静、寒与热,以及动物的雌与雄等等,它们之间虽然或者为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或为相关联的两个事物,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相互对立。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的相互对立与消长平衡》

以前虽然阴阳概念不太清晰,但按传统的中医教育方法,即通过大量背诵、大量阅读、大量实践、拜师并且体悟等手段,也能培养一部分比较合格的中医师。只是这种方式门槛太高,产生优秀中医的比例太低。过于抽象的理论解释也使普通人理解中医非常艰难,难以形成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前中医靠疗效来获得群众的认可,但现在受药材质量、医师证制度、法律制度的限制,中医的疗效传播效果大大受限。所以在当今时代,如果想传播中医,降低中医理论的学习难度势在必行,而阴阳的准确解释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