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单元1

单元1

伤寒所致太阳病,痓⑴湿⑵暍⑶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讲解〕本条说明了将本篇载于此处之目的。

(1)痓: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恶也,非强也。《内经》曰:‘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柔为筋柔而无力,痉谓骨痉而不随。痉者,强也。《千金》以强直为痉,《经》曰‘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者痉’,即是观之,痓为‘痉’字明矣。”此说可从。

(2)湿:指外感湿邪所致诸证。

(3)暍(yē噎):即中暑,为感受暑热之邪所致。

痓湿暍此三种病,皆因感受外邪而致,也皆从太阳起病,起病之初的临床表现,和伤寒病有相似之处,故作为伤寒类似证而列于此,以便与伤寒病症相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⑴。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 《病源》云恶寒。名曰柔痓⑵。

讲解〕这两条论述刚痉与柔痉的证候和鉴别要点。

(1)太阳病,……刚痉:“太阳病”此指太阳经表受邪之病,含义详《太阳病篇》,发热、恶寒为寒邪伤太阳之气所致,寒伤卫阳,温煦失司则恶寒;卫阳被遏,则发热。无汗乃因寒邪闭敛毛窍所致,是刚痉的主要特征。但既称“痉”,必有项背强急、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等太阳经脉受邪,筋脉拘挛等证。

(2)发热,……柔痉:“不恶寒”,《诸病源候论》卷七无“不”字,为是。发热,恶寒为风邪伤表,汗出为卫阳被伤,表气不固,使营阴外泄所致,乃是柔痉的主要特征。不言强急诸证,亦为省笔。

〔临证意义〕痉病分刚柔,当在汗之有与无,无汗为刚痉,汗出为柔痉,泾渭分明,临证可资鉴别。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

讲解〕本条指出痉病的内因是阴血不足。

脉沉主里,脉细阴血不足。凡痉病,除外感风寒外,多因津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痉急拘挛。脉沉细亦是与太阳伤寒、中风之脉浮相鉴别之处。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讲解〕本条指出太阳病汗多伤津可致痉。

汗法本为祛除表邪而设,然必如本论桂枝汤方后所云“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宜佳,不可令如水流离”,才可达到邪去而不伤正的目的。今汗不得法,致使汗出太多。汗血同源,多汗必耗阴伤血,津血亏耗,筋脉失濡,遂致拘急痉挛而痉病由生。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

讲解〕本条论述痉病之主证。

身热、恶寒为风寒外袭之证,“时头热面赤”及“目脉赤”是阳明经受邪,阳明经气被郁之证。“颈项强急”、“独头面摇”、“背反张”为太阳经脉受邪而拘挛痉急之象;“卒口噤”即突然牙关紧急,亦为阳明经脉拘挛痉急之征。而太阳与阳明经脉拘急诸证则是痉病所具有的特征性证候。至于“足寒”,则因邪气上壅,阳气抗邪于上而不得下达之故。


小结

上五条主要论述了痉病的成因、脉证及分类。风寒外袭,津血内伤是痉病的成因,颈项强急;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是痉病的主证,脉沉而细当属痉病之主脉。无汗为刚痉,有汗为柔痉,是痉病的分类。至于发热、恶寒等,则也是痉病初起的当见之证。

复习思考题

1.痉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伤寒的类证?

2.试述痉病的类型及它们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