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201-203条

201-203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201]

讲解〕本条论述阳明经腑同病及单纯经邪不解的脉证。

阳明病的脉浮紧和太阳伤寒的脉浮紧不同。太阳病脉浮为邪在表,紧主寒邪盛。本条脉浮是阳明在经之邪不解,脉紧则为里实之象,这是阳明经腑同病的反映。潮热者,如潮之有信,于日晡前后届时即发,所以叫“发作有时”。脉象但浮而不紧,是阳明经热炽盛,尚未壅实肠胃,阳热既炽,阴为所迫,夜时阳气入于阴,卫表不固,在经之邪热,蒸迫津液,阴津不得内守,故睡中汗出,即“盗汗出”。正如成无己所说:“阳明病里热者自汗,表热者盗汗”。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202]

讲解〕本条论述阳明经热致衄的机理与见症。

阳明病,热在气分,里热炽盛,充斥内外,故见身热,汗自出,心烦,口渴,欲饮水数升。若只见口中干燥,欲漱水而不欲咽下,即口干不能饮者,知热邪非在阳明气分,乃是热在血分的反映。因血属阴,主濡润,血热蒸腾,热势上炎,血不滋润,故口中干燥,但因胃腑尚无燥热津伤,故虽口燥而不欲饮水。后世吴鞠通著《温病条辨》有“太阴温病,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荣中也”,可作为本条的说明。如血热不得及时解除,则血热沸腾,灼伤阳络,可导致鼻衄,故曰“此必衄”。衄后邪有出路,热则自解;若不解,似可与清热凉血之剂。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⑴。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⑵。[203]

讲解〕本条以小便多少来判断阳明病大便是否成硬。

(1)阳明病,……便硬:阳明病外证,本有发热、汗出,医者误以为是太阳表证,而重复发其汗,汗出之后发热、汗出等证悉减,惟心微烦而不了了,这是误治伤津,津伤胃燥,热扰心神所致,故其大便必硬。

(2)当问其小便,……便也:若问其小便情况,其人平日小便日三四次,现减为两次,说明津液通过脾的运转,复转肠中,肠得津液滋润,大便易行,故曰“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是对上文的自注文字。

临证意义〕(1)本条以小便多少来判断大便硬否。一般小便少,大便多不硬,小便多,大便多成硬。这对临证判断大便成硬与否有指导意义。而通过利小便,使大便转硬,则又是治疗下利、便溏的方法之一。

(2)本条对于津伤胃燥的大便硬,不采用攻下的方法,可待其津液还入胃中,使阴阳自和而大便自下。这与阳明腑实便结之证的治疗,大不相同。


小结

第〔201〕条至〔203〕条,介绍了阳明经腑同病,阳明经邪不解,阳明津伤便结等脉证及阳明血分有热而致衄证。其中通过辨小便的多少而测知大便的软硬,颇有临证意义。

复习思考题

1.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必鼻衄的机理为何?

2.阳明病,小便次数减少,而大便为什么不成硬?